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崇祯八年 > 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

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

作者:我爱肥猪猪 返回目录

朱由检已经坐回到龙椅上,刚才暴怒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但一想起王志安文书中提到的,在信阳城荒郊找到了大小一千余具逃荒灾民的尸骨时,他的心情依旧非常糟糕。


在朱由检看来,不管是高迎祥、张献忠之流也好,建州女真也罢,他们本身就是生性残忍的土匪,对任何生命都视若草芥一般,所以他们用残忍的手段和武力任意剥夺无辜之人的性命。从严格意义上讲,杀人放火本来就是土匪的职业,十几年来,直接或间接死在流贼手上的百姓早已无法计数。朱由检曾天真的认为,只要等到流贼覆灭之后,在朝廷措施得力的情形下,绝对不可能再有大面积的平民伤亡事件出现了。


但朱由检还是高估了某些衣冠禽兽的道德操守。一些官员或文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满嘴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却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信阳州官府这些败类,平素也是号称上承天道、下抚万民,谁会想到他们居然为了一己私利,公然置其治下之民生死于不顾,这种蔑视平民性命的行为比流贼更加让人痛恨。


“诸臣工起身吧!现今北地数省旱灾严重,无数老弱妇孺需仰仗官府保命!面对天灾,只有朝廷和地方官府才有能力让众多灾民活下去!朕唯愿信阳之事只是偶发,否则朕还如何相信官员之良心品行?如何有信心实现天下大治?”


朱由检语气里透着浓浓的萧索之意。


穿越过来后,他一直耗尽心思去改变现世的一些陈规陋习,努力让更多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虽然在很多方面已是初见成效,但都比不上信阳之事对他精神上的打击。那些灾民们临死之前,心里是否会对他这个君王有着无比怨毒的咒骂呢?


他现在对自己能否改变大明充满了疑虑,内心变得不自信起来。


他知道大明的庸懒散官员居多,所以才竭力想从制度上改变这一状况,可他从未想到还有徐云生这种残民以肥的官员存在。看来严格的监督制度必须尽快推行下去了,那样会最大程度防止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殿内众人相继起身归列,温体仁奏道:“信阳之事实乃人间惨剧,徐某等人罪该万死!锦衣百户王某处置此事虽有越权之嫌,但事急从权,观其行亦是出自公心,不然的话恐怕让人心痛之事还会持续生发!老臣以为其无罪有功!此事还请圣上尽快决断,使天下牧民官引以为戒才好!老臣亦恳请圣上抖擞精神,勿经此小挫而颓靡下去,臣等自会用尽全副精力,辅助圣君恢复我大明昔日之荣光!”


“臣等附议首辅之言!”


“老奴恳请圣上勿要忧思过甚,以龙体为重!”


殿内众人尽皆察觉到皇帝情绪的低落,纷纷或是真心或是假意的出言劝解和安慰着朱由检,这让他内心的消沉之意消解了很多。


自己潜意识里还是带着后世那种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他人的思想,时常会忘记自己现在已是天下之主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悲观情绪会让众臣内心惶恐不安。


看来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缺少那种视天下苍生皆为蝼蚁的冷血特质。


不过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朱由检也知道很难改变。他只希望自己的精神意志力变得更加强大,面对任何事情时都会保持理智和克制,能够以冷静的头脑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


想到这里,朱由检终于彻底平静下来。他沉声道:“信阳州事件性质极其恶劣!犯事官吏人等须得从严惩处!知州徐某以下尽皆于当地闹市斩首弃市!其家产全部充公!家人流三千里,永世为贱籍,遇赦不赦!内阁将此事拟旨昭告天下!”


温体仁出列施礼接旨。


本来朱由检想下旨将犯事官吏处以腰斩的,但考虑到腰斩太过残忍,想了想后还是改为了斩首。


朱由检接过王承恩端上的茶水一饮而尽,回味甘冽的新茶将他心头最后一丝烦躁荡涤殆尽,昂扬的斗志重新燃了起来。


他接着道:“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分别带队赴河南、山东重灾区巡视,一旦发现地方官府有人行阳奉阴违、懒散懈怠之事,无论其官职大小,一律全部开革!敢为其请托说情者同罪!若是发现有人贪墨赈灾钱粮者,即刻斩首示众!李卿、施卿,朕望两位卿家勿要计较个人声誉与得失,一切以朝廷及百姓利益为先,使受灾民众大部能平安渡过现下之难关!”


李邦华与施邦曜皆是神色庄重的跪倒在地行大礼后接旨领命。


朱由检深知打井修渠都需要时间和钱粮,也需要专业人才指导施工。有些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更需要打深达十几丈甚至数十丈的深井,那样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财物力,并且效果并不显著。


但北方数省的旱灾还会持续数年,在这个科技不发达的世代,水利工程施工周期过长的缺点暴露无遗。


这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朝廷要拿出天文数字的粮食来养活这些饥民,以便打井修渠完工后才能使田地有所产出。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那样做的话会彻底把大明财政拖垮,结果却是得不偿失。


郑家的船队现在虽然不停的从暹罗、交趾等地采买大米后运来京师,但船队一来一回之间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你总不能要求郑家停下生意不做,专门给你当运输船队吧?那样等于直接从郑家的口袋里掏钱了,泱泱大国岂能如此毫无风范?再说郑芝龙也不见得会答应。


待李邦华和施邦曜归列后,朱由检继续开口道:“据朕所知情形来看,目下受灾各行省府县中以陕西诸项举措最为得当,施行也最为彻底,因而其受到旱灾影响也最小,这一切皆得益于孙卿施政有方、地方官吏不辞辛劳、以民为本之操守。加之陕西连年动荡下,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故而陕西已初具自保之像,照此情形看,几年后陕西境内将会初现安定之局。此实为朝廷消除了一大隐忧,孙卿功不可没!”


对于能力极强又忠诚无畏的孙传庭,朱由检时不时的便会当着众臣面前赞许几句,目的就是警告众臣,这是朕属意之人,你们别没事找事给他上眼药。


见大部分大臣都点头附和后,朱由检接着道:“此前朕已下旨,令山东各受灾府县官府,将境内灾民往运河两岸以及济宁府之微山、昭阳、南阳、独山等湖区迁移。盖因上述之地河流湖泊密布,地力肥沃,无论是打井还是引湖河之水灌溉尽皆十分便捷,耗费钱粮比干旱之地亦是少了许多,长久经营下去,成为鱼米之乡并非奢望。工部已遣都水司官员前往规划布置,选择雨季时不会被大水漫灌之地修建村落、开荒屯田。只要措施得力,地方官府指挥得当,数年后,山东灾民亦可得一良田佳所。”


工部尚书范景文奏道:“据都水司郎中马某奏报,经都水司所遣官吏人等亲身考察,以及查阅地方县志后得知,单是济宁府南四湖周边未肯荒地便有数十万顷之多。开荒后经几年轮种,大部即可成为上田,其产出足可养活数百万人口。当地农户兼有农闲之时捕鱼养虾之获,将之售卖与他人也可,自家食用也罢,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外财。”


朱由检点头道:“工部差事做的甚合朕意,范卿要从部内多多发掘可用之材,只要其确有真材实学,朝廷自会予以超擢,这样便会使得人尽其才,更能使范卿落得伯乐之美誉,范卿切记!”


范景文乐滋滋的施礼接旨。工部就像个夜壶,不管是皇帝、内阁、内廷,还是重臣勋贵,有事就拿过来用,用完了就扔犄角旮旯去,出了事还要有人担责,典型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主儿。


工部除了尚书、左右侍郎几名高官以外,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中层官员基本都是专业性极强的人物,很多吏员在本行业中也是个中翘楚。但因为大明上下基本不注重对专业人才的提拔使用,所以使得工部官员升迁极其缓慢,那些中层官员也是私底下怨气颇重。


这回皇帝开了口,范景文当然乐得送个顺水人情。回到部里一说,在自己的据理力争之下,圣上亲口答应会加大工部官员的拔擢力度,只要以后大伙儿实心任事,自己定会找圣上替大家讨要升赏,如此一来,自己在部里的权威性将会提升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