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天庆长歌 > 第2章 楔子,东渊史录

第2章 楔子,东渊史录

作者:凡华岁 返回目录

距离天庆三年四月初夏这一天,是东渊国建朝至今刚刚好足二百八十年整的日子。


而自卫姓王朝存在以来这期间,于东渊各地发生的无数经典的大小事件具都有一一详记于东渊史朝录之中。


只是岁月长久,再如何特别留意的事情也不会被天下所有人都清楚记住,大部分的是随着上一代先辈的离去而逐渐消亡,后来的人便也只记得后来的事如此这个样子。


所谓世事难为,这也是自然的结果。


只是话虽如此,有那么三件事就算先者已逝后者新来,在东渊却是一直流传至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牢记于心。


很巧的是,这三件事皆是发生于东渊国首都九天城中,如今就存放于宫中万卷阁的东渊奇闻异录有载,且事据详细。


这第一件事说的,那已经是两百多年前的旧事了,当时东渊国还未存在,百姓们也并非如今的百姓,而是在东渊国建立之前的另一个国家,叫的是仙灵国。


东渊奇闻异录中有这么一首记录仙灵国的诗在两百多年奇前广为流传,乃是:


天下有九州,仙灵若蓬莱。


神府韶光殿,四海皆朝奉。


传闻两百多年前的仙灵国皇家乃是天神后裔,真正的天之骄子,为九州七国之首,百姓无不奉之为尊。


如今的九天城便是原先的帝都,于两百多年前四面城门皆有上天派往人间的神兽守护,而人与神之间的联系似乎是比较紧密的。


那时候有天护佑,仙灵国又有神兽镇守,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似乎毫无疑问是可以这般长长久久下去的。


只是常常是日子过得太过太平,久而久之人也就逐渐喜欢以放纵自我,肆意妄为的姿态生活起来。


有人说是天命如此,也有说是罪有应得的。


如此风华无双的仙灵国,终于还是在安乐奢侈了两百九十九载的时候,出了一个大逆不道上赶着与天决裂也要逆天而行的君王。


那位君王究竟做了何事得罪了天神,不具详透。


有人说是为了一个美人,也有人说是这位君主野心太大,统治着人间久了不如意,竟是把念头打到了天上去了……无论到底是为了什么,总之结局是,所谓的天神后裔的仙灵国主到头来也不过是个地上的人族,而凡人终是斗不过天。


上天的神们不必做什么,他们只是很毫无征兆地收回了镇守于帝都四方城门的神兽,撤了护佑仙灵国土的神罩,将原本灵力非凡的国家变得如同其他境地一般无二的状态而已。


这般做其实也不过是同一向交好的仙灵国一刀两断罢了,于一座繁华强大的国家来说只是少了点奢华的点缀而已,只是若这是在仙灵国还未骄奢淫逸,后来的国主还未昏聩无德那期间,那么兴许会是这样没错。


仙灵最后的国主,也就是那位敢于逆天的君主,大概是个缺乏了做事前仔细检讨自己资本底气的主。他不知道他以为的军力强大,国库充实,应该可以与天抗与地争的仙灵国早已官侯奢靡,内空外虚,更可笑地是朝堂上竟连一个运筹谋画的士臣都没有。


肆意妄为之后的结果,是九州大地上那其他几个早已对仙灵国虎视眈眈的国家,还有那存在于忘川之地的非人,终于是迎来了他们心念已久的好时机。


于是七国夺主,而民不聊生。


天下终是大乱,妖魔也开始趁机肆虐,上天的神官们冷笑视之,帝都里纸醉金迷的王公贵族们终于清醒过来,只是这一回一向高高在上的仙灵国人也只能是尝试了一回身为他人箭下猎物的滋味。


故事到了这里,除非仙灵国再有高人相助,否则难逃灭绝。


而那位敢于挑战天神威严的君主是否会后悔他之鲁莽,无人得知,恐怕他之悔意纵是有,也终究是徒劳无用。


因为没有高人相助仙灵国,天神也不会因他的悔意而再次出手相助。


仙灵国必亡,这便是这个建立了即将三百年的国都的结局。


-


这第一个故事到了这里算是了结,只是它的了结却是第二个故事的开始。


而这第二件事,说的是东渊国的开国皇帝,名募,姓卫。


相传东渊开国皇帝,本不过是一介山中猎户。


届时正是仙灵国引怒天威,七国大乱天下动荡的时候。


卫募此人,不过一介平凡猎户之子,少时于邻居同一位修道之人念过一段书,因此也算识得几个字,有一贤妻有一双子女,虽日子过得贫寒倒也还算平淡,只是恰逢当时战乱,为保妻儿平安遂迁至山中度日避难。


东渊史记记载,天下祸乱,卫太祖隐世,一日上山捕猎,行至山林深处忽觉眼前迷蒙,倦意席卷。


由于实在是受不住这莫名产生的困乏之感,卫募卫太祖只好暂停本来要做的事,行到了一处树荫下打起了个盹。


却不想这一眯眼却遇见了件十分古怪的事。。


只见原本明亮的山林间忽然仙雾缥缈,不多时自雾中走出一位身穿祥云罗纱金丝玉袍的仙人来,这人青丝半挽于宝玉黑冠中,腰间挂着一支墨玉宣笔,手执一朵金边白玉莲,莲瓣娇嫩剔透,拂风而动尤为奇特,他脸上遮着一面细钿金珠白纱帘,额间金印点着一颗小巧玲珑的红色宝珠,眸光慈悲含笑径直走向树下惊愣之人。


这人自雾中而来,装扮华贵不俗,气质脱尘,纵是面貌被遮掩却也能叫人看出来人非凡。


卫太祖看到这一幕便惊愕不已,良久后才敢于开口,问:“汝……是何人?”


那仙人听之淡然,答:“有缘之人。”


卫太祖回:“缘从何起?”


“缘由天意,天意命定。”仙人答道,


卫太祖疑惑:“天命……又为何?”


仙人又道:“汝之命数乃天意难违,是为天命,今余而至乃引天指点,安定天下。”


卫太祖不解:“本是贫贱,何能安天下乎?”


仙人只道:“天降大任,于厮也。”


卫太祖一听这话似乎有点了然,却更多感到万分恍惚。


那仙人又道了几句卫太祖本乃火神真君转世,已然在凡间历经九世磨难,到了这一世便是要平乱九州战乱称帝的天定之人,而他此来乃是受天神之命为人间的新君王指明道路。


说罢,仙人便将他手中执着的那朵白玉莲赠与卫太祖手中,卫太祖惶恐受之,刚才双手接过未待细看那支莲花便骤然化身为一张暗莲浮雕的银弦金弓,甚为奇妙。


卫太祖惊愕于这瞬间的变化,待他想起抬头准备要向仙人叩谢时,却见眼前之人不知何时已经化为云雾向天际飘散,只余一阵余音绕梁于仙林中道:“汝且归去,天佑君上,旧朝新替,必安三百载。”


话语落尽,烟云消散,此时树下之人一朝惊醒,才知竟是做了一场周公美梦,只是待到察觉手中凭空出现的金弓之后,一时又惊奇万分,心觉仙人不假,梦话焉能是假?


于是乎,卫太祖安顿好妻儿便独自携弓下山。大概真是天命所归,卫太祖这一路而去虽艰难却也顺遂,一路从西自东,从一人到雄将群聚再到千万大军铁骑,打着金旗的卫宗军横空出世,踏遍九州各国,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直攻仙灵国帝都之郡。


而后帝都破仙灵灭,卫太祖继位称新帝,改国号东渊,改帝都为九天城,九州臣服天下统一,至此国泰民安,江山太平。


东渊国的奇妙建始则逐渐成为了东渊百姓们津津乐道的自豪历史,这之后的史书上记载那指点卫太祖出世立国的仙人乃是天上的司命天君。


-


这第一与第二件故事,时间上接得十分亲近,而这第三个故事,要论时间上的久远却就要近许多了。


那是天庆二年至三年期间的事。


东渊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尤为古怪的便是那一场足足下了有一年未停的大雪。


天庆年间,东宫正主怀孕,带来的却是一场几乎可使已然有二百八十年太平历史的东渊灭国的大劫难。


南方旱灾为患,百姓粮米未收,北方则大雪漫天尤如冰城,同样粮米不生。东渊百姓渴死的饿死的冻死的不计其数。


民生怨言,鬼生怨念。暴民躁动,妖魔肆起。


天下人将这场生死之变的源头怪罪到了皇后腹中之子,那还未出世的公主。


说是公主乃东渊灾星,天下大祸,非除之而消天怒才可以救这天下之人。


小公主命运垂危,是东渊国师以命相待才保其至出生之日,再行结果。


然而公主出世那日,天象大变飞雪凶猛,万千阴魂齐聚九天城上空长久不散,吞噬九天城之势毫无阻挡,却在这危机边缘一声宏亮的婴啼刺破云峰,护国柱瞬时金光大绽打散满天邪物魂飞魄散。


也是在这一刻,足足冰封了一年时日的九天城冰雪融化,尤如天地回春万物复苏,只见一道七彩霞光自天际而来直飞长乐宫,万千鸾鸟追随其后,整个九天城的上空几乎皆被覆盖,鸾鸣天音响彻长空,画面极其震撼。


那道七彩霞光掠至长乐宫殿前之后,展翅凤舞飞旋三圈却是骤然幻化为七支金光璀璨的弓箭悬挂于宫门前整整三日,其光之盛耀耀生辉,几乎照亮整个皇宫的上空,直至三日时满之后又骤然无息消散,化为虚空。


卫诏帝大喜,特赐公主封号常庆,取普天常庆,天佑东渊之意。


东渊奇闻录记载,天降祥瑞,百鸟朝凤,天庆长歌,福绵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