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埋葬大清 > 第二百八十五章 朝堂的规划变动

第二百八十五章 朝堂的规划变动

作者:天煌贵胄 返回目录

,埋葬大清


朱劲松的话音落下之后,曾诚和朱二旦等一众大老们皆是面面相觑,就差直接在脸上写满懵逼二字。


事实上,大明自孝宗皇帝开始,一直到崇祯皇帝自挂煤山之前,皇权就已经被内阁给分走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即便是朱劲松版本的大明朝廷,内阁的权利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如果朱皇帝所谓的把皇权关进笼子里仅仅只是把皇权分给内阁,那么这个所谓的把皇权关进笼子里面跟脱裤子放失气又有什么两样?


朱劲松却屈指敲着桌子,说道:“当然,朕也不仅仅只是要把皇权分给内阁一部分,事实上,朕是打算将皇权分给公权一部分,同时也会分给私权一部分。”


听到这里,曾诚等一众大老们顿时就来了精神。


公权?私权?


结全朱皇帝刚刚说的那些,再结全这两个词的字面意思,很容易就能判断的出来,公权指的是大明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权力,私权指的就是百姓自身所拥有的权力。


而这两种权力,天然就是对立的——都是千年的狐狸,谁还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公权强,私权就得不到保证;私权强,就没人会把公权当回事儿。


如果非得要举个例子的话,中原堂口历朝历代几乎都是公权比较强,唯一一个私权比较强的就是大送。


当然,还有一个例外中的例外,那就是大清。


大清不会牵扯到什么公权强或者私权强的问题里面,这些问题对于大清来说都太过于无聊——大清一直就是主人的权力大于天,奴才们不牵扯到权力的问题。


非要说奴才们有什么权利的话,大概就是跪下,高呼几声皇上圣明,再疯狂的歌颂大清十二代明君圣主的功绩。


而曾诚等一众大老们,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对朱劲松的玩法感到好奇。


怎么加强公权?


怎么加强私权?


两者之间又怎么来保证平稳?


朱劲松曲指敲着桌子,说道:“朕记得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不能进,说的就是要保护个人的私宅不受他人侵犯。”


“在咱们中原堂口,孟子他老人家也同样说过类似的话,叫做: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曾诚再望向朱劲松的目光就有点儿不对劲了。


身为一个正统科举考出来的进士,又是做到了知府的高位上,曾诚当然知道“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出自于《孟子·滕文公上》。


关键是这句话的原文是“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治理百姓,要遵从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当百姓有一定的财产收入了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是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惩罚,这等于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坐朝,却做出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认真办事、节省费用、有礼貌地对待部下,尤其是征收赋税,要有一定的制度。


这段话可以理解为孟子在替小民发声,读书人治学到这里的时候也要从中领会“重民、民重”的理念。


所以,这个恒产怎么就能跟保护私产挂上钩了?


但是曾诚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朱劲松的这一番谬论。


怎么反驳?


北宗的衍圣公在被彻底除爵或者说在被彻底灭门之前,曾经好死不死的公开声明,宣布衍圣公一系承认朱劲松的儒学学问十分精深,堪为当世仅有的儒学大宗师。


当世仅有,儒学大宗师,这两个词放到一块儿,基本上就意味着只要他朱劲松朱皇帝解读的儒家经典,就肯定是唯一的正确答桉。


更操蛋的是,衍圣公府在发布了这个声明之后不久,就彻底唱了凉凉,朱劲松也就彻底成为了世界上最后一个儒家官方认可的儒学大宗师,直接堵死了其他人反驳朱劲松的所有可能。


一想到这里,曾诚就忍不住暗恨衍圣公府的那些蠢货。


反正从咱曾某人投了孟良崮开始,就没见过这位爷读过什么《论语》、《春秋》、《孟子》之类的典籍,你说你们这些混账玩意,闲的没事儿给这位爷上什么儒学大宗师的头衔?


曾诚觉得,可能恰好就是这个儒学大宗师的头衔,成了朱皇帝弄死衍圣公府的一个重要动机——儒学大宗师这个头衔,忽必烈也曾经拥有过。


这里面的事儿比较复杂。


一开始的时候吧,孔夫子的后人就生活在曲阜一地,尤其是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曲阜孔家地位也就慢慢的高了起来。


但是,这时候的孔家还仅仅只是顶着孔夫子后人的旗号招摇,还没有什么所谓的衍圣公的说法,地位虽然高了一些,但是也算不上什么特别牛逼的存在。


最起码,五姓七望就没太把孔家当回事儿。


孔家地位真正牛逼起来,还是在宋朝至和二年,宋仁宗赵祯“诏有司定封宗愿衍圣公,令世袭焉。”


也正是从此以后,孔家的江湖地位才真正牛逼了起来。


可惜的是,大送是一片真心对孔家,孔家却把这片真心喂了狗——南宋淳右十二年,也就是蒙古宪宗二年,此时蒙古已灭金朝,占据中原长江以北,曲阜孔家派当世犬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面觐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


不仅如此,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的宝庆二年时,衍圣公孔元用便亲率族人加入元军,随其西征,清剿汉人“反贼”,结果却死于军中。


孔家为表忠心,给忽必烈上了这么一个尊号,忽必烈自然高兴,不仅悦而纳之,还特意蠲免了孔府和儒户的兵赋。


可是,这个尊号上的实在是有点儿扯犊子,因为忽必烈这老哥根本就不太会说汉语,就更别提懂什么儒学了。


等到了朱劲松这个天字号的反贼头子车翻了大清,眼看着就要一统江山了,孔家又急吼吼的给朱皇帝上什么“儒学大宗师”的尊号……


倘若换成了自己,曾诚觉得自己是绝对不会接受这个名号的,就更别说朱劲松这个天字号的反贼头子了。


关键是朱皇帝他老人家虽然没有接受这个“儒教大宗师”的头衔,但是孔家已经请上尊号了,再加上衍圣公府被灭了之后,朱皇帝他老人家又把孔夫子请进了文庙,由礼部进行公祭,所以天底下的儒生也只能认下朱皇帝是儒家大宗师。


反正最让曾诚这种正经科举上来的儒学官员们恶心的就是这个儒学大宗师的名号。


就比如现在,朱劲松朱皇帝把“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句话跟保护私产挂上了钩,那么以后的儒学典籍里面,也只能把这句话跟保护私产挂钩,不认都不行。


沉默了半晌之后,曾诚才开口说道:“陛下,倘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那么那些触犯了大明律的匪类躲回了家里,却又该怎么办?”


说到这里,曾诚又把目光投向了柯志明这个大明的情报头子:“柯首领治下的锦衣卫,怕不是违反这条最多的?”


柯志明没有理会曾诚。


锦衣卫嚣张跋扈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搁大明好歹还会收敛一二,搁在大明之外的地方,锦衣卫干过的破事儿多了去了,光是买了欧罗巴的孩童从小培养成锦衣卫密探这种事儿就已经触犯了大明律当中的刑律,而且还是独犯的“禁采生折割”,触犯私权算个屁?


朱劲松却呵的笑了一声道:“这就是朕为什么说要加强公权和私权。”


“这两者看似矛盾,其实原本就是一体的——公权强,但是不能侵犯私权,保护私权的前提,同样也是不能侵犯公权。”


“比如说,张三杀了人之后躲回了家里,如果重私权,那么是不是就不能到他家里进行搜查了?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已经触犯了公权,所以公权也不会再保护他的私权。”


“再比如说,张三杀了人,然后他跑到了其他人的家里,那么这个时候,官府的衙役应该怎么办?那当然是要抓他,这是为了保护其他人的安全,属于紧急避险。”


“再比如说,你曾阁老有一天跑到了四川,结果你在深山老林里迷路了,这时候你看到了一只滚滚——咱大明现在虽然已经严禁猎杀滚滚,但是你把他弄来吃了,大明律还是要保护你的,这同样也是属于紧急避险,也算得上是你的私权。”


曾诚很想骂人——老夫得是吃了什么东西把脑子给吃坏了,才会放着好好的首辅大臣不做却一个人跑到深山老林里去?再说了,滚滚那东西是老夫能打的过的?哪怕站在你朱皇帝身边的那个朱刚,他能不能打的过滚滚都还是个问题呢!


曾诚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陛下,这种私权,跟公权似乎不是对立的?不过,臣大概也明白了一些您的意思,大概就是要加强公权当中对天下百姓的公权,削弱单纯的为了官府和朝廷的公权,加强百姓的私权,限制他们有可能对大明或者说有可能对其他百姓造成危害的私权?”


朱劲松当然也知道拿曾诚举这个例子有点儿过分,当下也只是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过,朕就是这个意思。”


“朕所谓的要分皇权于内阁,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朕的打算是,皇帝主生不主死,朝正由内阁诸公商量着解决,内阁阁老的人数以后定在七人,以免意见不一时无法达成一政,每位阁老都分管一片,比如某位阁老就可以分管教育和医疗。”


“至于六部,也同样基于这一点来进行拆分。比如工部,就可以拆分出铁道部、交通部,又比如兵部,可以拆分出公共安全部、地方武装部等等衙门,户部也与此相同。”


“再比如说,你曾阁老有一天跑到了四川,结果你在深山老林里迷路了,这时候你看到了一只滚滚——咱大明现在虽然已经严禁猎杀滚滚,但是你把他弄来吃了,大明律还是要保护你的,这同样也是属于紧急避险,也算得上是你的私权。”


曾诚很想骂人——老夫得是吃了什么东西把脑子给吃坏了,才会放着好好的首辅大臣不做却一个人跑到深山老林里去?再说了,滚滚那东西是老夫能打的过的?哪怕站在你朱皇帝身边的那个朱刚,他能不能打的过滚滚都还是个问题呢!


曾诚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陛下,这种私权,跟公权似乎不是对立的?不过,臣大概也明白了一些您的意思,大概就是要加强公权当中对天下百姓的公权,削弱单纯的为了官府和朝廷的公权,加强百姓的私权,限制他们有可能对大明或者说有可能对其他百姓造成危害的私权?”


朱劲松当然也知道拿曾诚举这个例子有点儿过分,当下也只是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过,朕就是这个意思。”


“朕所谓的要分皇权于内阁,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朕的打算是,皇帝主生不主死,朝正由内阁诸公商量着解决,内阁阁老的人数以后定在七人,以免意见不一时无法达成一政,每位阁老都分管一片,比如某位阁老就可以分管教育和医疗。”


“至于六部,也同样基于这一点来进行拆分。比如工部,就可以拆分出铁道部、交通部,又比如兵部,可以拆分出公共安全部、地方武装部等等衙门,户部也与此相同。”


s..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