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徐远记 > 第四十三章 禁军

第四十三章 禁军

作者:任壹 返回目录

禁军在军营中集结完毕,刘辉祖看着眼前的将士们,“点兵!”点兵点将,此次前往保定平叛,刘辉祖心中滋味复杂,任一秋与徐远都曾是他麾下战将,对他用兵极其熟悉,尤其是任一秋,曾跟着他南征,还替他背了锅。这件事情虽然一度让他心中过意不去,但也很快释然了:天下本就是谁有本事谁说了算,谁让他没有一个当皇帝的表弟呢?这次他率禁军二十万去迎战十万叛军,倍于敌军,论装备精良徐远万万不是他的对手,这一战,不会再输。


领军出城,百姓在道路两边站着送禁军出城,刘辉祖骑在高头大马上,声势浩荡的出了城,到了城外,负责后勤的副将过来小声提醒道:“将军,您看咱们出城了,可不可以先把斥候撒出去,探听消息。”刘辉祖看着这位副将:“小题大做了吧你,这保定府到京畿才几个时辰?这么近一点就在我眼皮底下翻出什么浪花来能?不必,传我军令,全军全速前进,不要给反贼喘息的机会。”


城楼之上,皇帝带着大皇子来看刘辉祖出城,天骄问道:“既然父皇想要送他们,为何又不与刘将军相见呢?”皇帝冷哼一声:“你看他,表面上忠臣良将,私底下就知道跟丞相斗来斗去,朕要是真去相送,他还不仗着自己的军功在那里多磨蹭一会儿就不是他刘子慧了。”天骄问道:“此次出征,声势浩大,刘辉祖并无很大的胜仗,为何父皇还是用他为主帅而不是秦启大将军呢?”皇帝看着远处的军队离开的背影,道:“秦启曾与任一秋同在北境为将,朕不能放心他们的同僚之谊。你看刘辉祖,虽说草包了一点,但是任一秋曾是他的部下,想必他是很清楚任一秋作战手段的。”


行军最忌讳的,就是暴露行踪,刘辉祖这么浩浩荡荡的出城,早就引起了徐远的注意,他拿来图纸,发现京畿城北面环山,东面则是平原,这么平坦的地界,很适合骑兵冲击,刘辉祖出城之后,前后十里居然没有布置斥候戒备,徐远大喜,这个人果真自大,“来人,点兵,给我一万骑兵,我要亲率出营,何人叫阵都不要开城门。”说完便拿起他暗红色的长枪,轻轻抚摸,长枪发出了一阵嗡鸣声。“还有,让炮营做好准备,叫的烦了,就轰他们。”


一万骑兵,随着徐远出了城,他们带了七日的干粮,去切刘辉祖的后军。为什么刘辉祖不管怎么草包皇帝都愿意用他打仗呢?因为他和皇帝一样,喜欢用相对稳妥机动性能差一点的步兵作战。当年皇帝还是皇太子时,曾在蒙古草原用步兵被射成了筛子。帝王家,知错改错不认错,但是对于步兵这个事情,他心里还是有一点点不甘心,觉得骑兵比步兵强,这一点,也是希望这次出征刘辉祖能够替他证明。


其实不管是二十万大军还是十万军队,里面有战斗能力的人远远没有这个数,说的二十万,是加上劳君的军妓,伙夫,还有从百姓中征召的出大力当牲口拉大炮的徭役伙夫等人,真正能打的最多也就十七八万,对于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徐远是难以痛下杀手的,但是这些人又是搬运粮草的主力军,大灾之年,牲口们早早的就饿死了或是卖了杀了,征集不到牲口,那么人就是牲口。


徐远在城外转悠了一整天,天黑才进了城,到了城中,就让人把大炮拉了出来。,到了一个高坡上,他指着远处灯火通明的禁军营地:“看到了吗?照着那里轰。”炮兵一听,纷纷瞄准,徐远召来副将:“你在这里看着,一定要打乱他们的阵脚。我要趁乱率三万骑兵冲击中军,直击刘辉祖营帐!”营帐中,刘辉祖还在看兵书,忽然营阵中传来一阵喧闹声。刘辉祖出门:“出什么事了,何人在喧闹?”亲兵回禀:“禀报元帅,敌军炮轰我营帐,粮草被烧了。”刘辉祖猛地拍了他脑袋一下:“那你还愣着干嘛,集结人手赶紧救火啊!”


亲兵懵懵的点了点头,转身就去救火了,刘辉祖心急如焚,赶忙召集了各个营帐的将领商议此事,还没等到人齐,亲兵就又来了:“报!我中军遭到骑兵袭击,他们直逼您的帅帐来了!”刘辉祖马上站了起来:“撤兵,你们都别楞着了,现在敌暗我明,局势不清,应当先撤退,再商大计。”禁军的各个将领连忙站了起来:“属下领命!”


禁军连连败退,二十万人被徐远三万人撵着跑回了京畿,竟然很大一部分伤亡不是因为敌军伤害,而是因为战士们争先抢后逃跑的踩踏伤亡。禁军其实并无多少实战经历,直接被带出城作战,又声势浩大,暴露了行踪,直接被人送回了京畿,就这一仗,打了三个时辰,徐远撵着刘辉祖直到能看到京畿城。刘辉祖此时已经是惊弓之鸟,还好他的主力尚存,回去也不至于丢了脑袋。


第二日清晨,城门刚开,刘辉祖便进了大内面圣,皇帝将他骂的狗血淋头:“朕调禁军给你平乱,你可好,越平越乱,天子脚下,直隶重地,却容乱臣贼子谋反误国。天灾不说为国想办法,层层哭穷!尔等个个肥的流油!所拨之银两,也层层盘剥,落入灾民手中不到千之二三。诸卿,尔等自称有救世济世之能,却无一人可为朕平乱,而今如何?民暴四起,尔等却在指责朕不体查天下之苦!尔等何人可再领兵?何人还敢再战?”


群臣面面相觑,正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大臣上奏:“陛下,我国国母乃出自蒙古,而今两国交恶,皇后娘娘当出面说和两国关系,若是两国能重修于好,那么我国之危难可解。臣,愿领旌出使蒙古,修好关系,以求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