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江湖人的江湖事 > 第六十一章 应对之策

第六十一章 应对之策

作者:画船枕酒眠 返回目录

正在朝堂等待,议论纷纷的百官,却不知此时的乾帝正坐在御书房看着影龙卫呈递上来的密报,桌子上还呈放着左良玉所守的南寨战报。


“百官都到齐了吗?”乾帝看着一大串密密麻麻的文字,拿起边上的温毛巾敷了下略显干涩的眼睛。


“回陛下,大人们今天来的都很早,早就聚在朝堂上了,据传令的小太监报告,朝堂上现在跟赶集的菜市场已经没啥两样了。”木公公接过乾帝手中的毛巾,低声说道。


“都怎么说啊?”乾帝提起笔在宣纸上一笔一划轻轻的写着字。


“回陛下,很多武将热血上用嚷嚷着要打回去,以牙还牙;倒是不少文官一直在审时度势分析局势。还有一部分建议先处理大乾内的问题,不然内忧外患麻烦可就大了。剩下的还有一些文官倒是没有具体说什么,保持缄默,在等陛下上朝。”


木公公的心思乾帝怎么会不知道,不敢轻言朝政官员的政见立场就大致了说了下。


乾帝冷笑一声说道:“我看有些人年太平日子过的长了,不知道他们那些贪污受贿的钱财是怎么来的了,早已经忘了我大乾自先祖立国时便就是提刀浴血打下来的江山。不动脑子想想,要是国将不国,哪还有这些人捞油水的机会。”


木公公不敢接话,只是低着头替乾帝研墨。


“老首辅怎么说?”


“首辅大人说,北魏妄动,我大乾自不可示弱,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还不是时候。”乾帝既然都点名问了,木公公不敢隐瞒,如实汇报。


看着书案上写的一个“战”字,力透纸背,苍劲有力,笔势中尽显锋芒,隐约之中如千军万马沙场对垒。


乾帝会心一笑,将纸团揉作一团扔进边上的废纸篓中。


“上朝。”


“诺!”


“摆驾~”


……


本来闹哄哄的朝堂之上在乾帝到来之时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井然有序的行礼参拜。


乾帝到了也不废话,直接让百官就“蜀州叛乱”和“北魏犯境”两件事进行朝会议政。


至于“江湖纷乱”则不在其中,那是大乾掌律司该管的事情。


由首辅赵海明开始,往后依次参知政事、六部尚书、侍郎等开始各抒己见,六位玉署堂的大学士被赐座于案台对百官陈词进行记录、汇总。


这是百官才知道,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单就此事而言,涉及的已经不只是今下这几天所发生的的那么简单了。


这么大的阵仗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让百官明白,这是乱世,随时都会有兵祸的乱世,并不是天下一统的太平盛世。


说则两事,其实可混为一谈。


百官大多数的态度暂且搁置,毕竟北魏虽然现在陈兵阴山大峡谷但是终究还未决定攻关拔寨,那就意味着北魏目前还没有撕破脸皮,南寨守将左良玉只需要严加防守即可。


这样的话大乾就避免掉一条战线,趁间隙,先收拾掉蜀州的叛军,平定内乱,不要让南蜀大军有机可乘。


如若此时与北魏开战,实属不智。


只要大乾一动手反扑,那就意味着短时间内和北魏不死不休。那到时候南蜀大军肯定会趁机压境,蜀州庞九武的所镇守的眉山城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场大战,一场可能由蜀国倾国之力的国战。


要知道当年先帝一路高歌打到南蜀的国都少城之下,那可是南蜀自建国以来受到的最大屈辱,而且那一年也是逼得北魏大量陈兵于阴山北寨蠢蠢欲动,西月戍也举兵攻关,不然大乾岂会轻易退兵。


为了避免三线作战,压力太大,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当务之急是平定蜀州叛乱。


虽然当年也差不多要是三线作战,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如今北魏犯境、蜀州叛乱、南蜀兵出剑阁,明面上是三条战线,可要是真的打起来,西月戍定然也会举兵东进,这算第四条线。


当然这可能还不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现在江湖纷乱,各江湖势力都已经杀红了眼,新账旧仇一起算。


据影龙卫查到的消息,乾帝大概已经知晓是由花姬和兖州的刀庄秦家牵头搞起的。


又碰巧事情都发生在了一起,没道理有如此巧合。


结合当年花姬在蜀州坠龙崖跳崖自尽的事情,稍微想想都知道,这蜀州叛乱、江湖乱起、南蜀兵出剑阁肯定都是出自南蜀帝师李玄章的手笔。


那花姬既然帮助李玄章做事,二者之间肯定有着莫大的渊源。


据影龙卫的查获的蛛丝马迹和在抚城的山南村求证表明,这南蜀帝师李玄章很有可能就是花姬虞螓巧当年的老师。


其实最为可怕的就是,这么多局被南蜀帝师李玄章布下来,却没有多少消息得知,谁知道李玄章还有没有后手隐藏在黑暗之中。


而北魏大军犯境是否与南蜀有着联系,还是纯属巧合,那就不得而知了。


即便有些蛛丝马迹,也未曾察觉到李玄章的动机,这是最为可怕的。


反之想想,一个两仪境大圆满的武夫曾经就生活在大乾境内,还是有些汗毛炸立的。


不过这其中的江湖往事,百官肯定是不知道的。


虽然对于战事,很多人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没吃过猪肉总归是见过猪跑的,最简单的道理是一打一还是一打二得优,这是市井儿童都知道的道理。


当然其中还是有不少武将有着血性对大乾的实力有着很大的信心,就嚷嚷着要打,个个纷纷主动请缨挂帅做为先锋军。


这挂帅先锋自然不是去蜀州平叛,而是去死磕北魏。


还有更猛的直接要打南蜀,扬言道手下败将也敢耀武扬威,要不是被乾帝否决了估计都要直接立下军令在去打蜀国国都少城了,确实有些欺人太甚。


一群武将的插曲,让不少文官为之侧颜,大乾兵将的血性可嘉,可是再有点脑子就好了,当然了,这句话肯定是不能说出口的。


虽然这群武将莽撞冒失了点,但是乾帝却是好言相劝,甚至口头嘉奖了,让一群武将甚为自豪。


在乾帝的眼中,这些武将虽然朝堂上不谙世事,但是上了沙场那可都是以一当十的勇将,以后要想成就不世之功肯定离不开这些敢打敢杀的武夫。


就这样整个朝会从早上一直到了傍晚才结束,期间的百官的午膳都是在宫里用的。


最终经由首辅赵海明提议,北魏犯境其实过于夸大其词,两国向来交往甚好。


此次贵国使团事情无非是一意外,有奸人欲挑拨两国邻邦友好,大乾理应遣使团前去慰问北魏使团的家人,以慰在天之灵。


双方武将,北寨的丁骄,南寨的左良玉,皆是性情中人,一时冲动,有些许摩擦实属正常,全当双方练兵了,没有大碍。


这是老首辅赵海明提出建议,传书给予魏帝墨冷洛商即可。


起初百官听着老首辅的话微微咂舌,心想虽然是不用打,但是也不用如此过谦。老首辅咋变成了北魏的人了,莫不是年纪大了,以为这朝堂是燕京的朝堂了。


可是后面细细听着,一些精明的之人同时在朝为官立马就琢磨出其中的味来了,一一附和。


剩下的南蜀大军无需多管,因为南蜀大军要想有所动作的前提是叛军在蜀州内要有着势不可挡之势才行。


不然,肯定不会贸然生起事端,妄动兵戈。


然而征南大军需要严加提防南蜀大军,又不能轻易调动。


那当务之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金陵卫调兵渡江,将叛军困于一隅,断其粮草、水源,时间久了自会不攻自破。


那在北魏退兵、叛军无果的情况下,南蜀大军自会退兵,断然不会再有冒进。


两件事看着说得简单,实则不然。


其一要想北魏退兵,还得看魏帝墨冷洛商的态度,是不是要不顾损失来打这场硬仗。


因为本就想以奇制胜的北魏,显然已经失去了先机,再打下去就是实打实的双方攻守消耗战,很明显攻方更难一点。


这在于魏帝墨冷洛商是一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主子,还是沉着冷静、伺机而动的主子。


其二就是关于叛军的问题,这金陵卫派军多少为合适,既能做到圆满平叛,又不能加大损失,还能彰显大乾国力给蜀州的百姓看,一举两得。


还有就是,按照老首辅的提议,那最终这些叛军如何处置才是个大问题,需要好好合计一下。


一旦叛军处置不当,那到时候恐怕真的会激起蜀州百姓的民愤,到时候大乾在蜀州经营的这么些年将会功亏一篑。


可以说这五万叛军当中绝大多数是原南蜀之人,全部杀了显然是不可能,但是若不杀后面这些人拿起刀剑可就是兵了,究竟如何应对才是大学问。


这才是南蜀帝师李玄章的真正的神仙手所在,要想完美解决此事必须要文治武功齐头并进才行,而且有谁知道其中会不会有其他的事情发生。


既然棋局已成,李玄章断然没有眼睁睁看着别人一步一步破招的可能,谁知道接下来拦路的是虎还是山上滚落的大石头。


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了,估计在场百官除了老首辅赵海明和乾帝怕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看透了。


只能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完,再以不变应万变来应对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且,其实最重中之重还是要把大乾的天下,也就是江湖的纷乱给平息掉。


不然即便乾帝接受了那些武将的请求,直接开战,也不能在前线打的安生。


但是攘外之前还未曾安内,届时指不定出什么大乱子,一旦后方粮草被断什么的导致后宫失火,那估计用不了多久前线就会渐渐崩溃。


真要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趋势,那大乾恐怕就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只能被动挨打,最终被其余三国瓜分殆尽。


所以,即便百官从乾帝眼中看出了熊熊的战意之火,但是乾帝仍然还是理性的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想法,未曾冒然做出决定。


倒是让一些老臣不由的赞叹不已,陛下真乃一代雄主,大丈夫欲成大事就要如此,能屈能伸,方可见男儿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