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黑井古镇之百花深处 > 第四十六章 何松的算盘

第四十六章 何松的算盘

作者:蓁蓁年华之思 返回目录

子锡忍住心中感慨,叹道:“兄弟同心,再难,也过来了。往后我们携起手,定能闯出一番新景象!”


“锡弟……我有一句话,望你能放在心上。”子圭停了一下,接着说:“何家的生意,毕竟与我文家祖制有别,若能各做各的,是最好!”


“这……”子锡没有料想到哥哥会提起这个,一时语塞。


何家那些生意过不了明路,外人只知道大笔大笔的钱进来了,从哪里来,怎么来的,外人不知道,子锡却很清楚!何松的独子没了,就把女婿当成儿子来培养,子锡办事一向妥当很得何松信任,对他何松倒是没有丝毫保留。


外人猜测的没错,何家见不得人的生意,就是私盐和烟土!


子锡为人简单,只知道能够赚到钱,就是可以做的生意。


这一点,倒是十分对何松的味口,什么道理,什么仁义,在他眼中统统都是狗屁!


只有赚钱,只有权势,才是他何松活下去的道理。


子锡想了想,问道“哥,何家的生意很赚钱……放下了,总是有些可惜……”


“锡弟,我准备把竞选省参议员的事放一放。”子圭也没有接他的话,又说起了这个事。


“为何?”子锡有些不解,问道。


“外人只见都督此时权势日盛,歌功颂德者多,趋炎附势者众。却无人顾及,内外时势之危急,民间百姓之疾苦。登高或是跌重,只是一步之差……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子圭压低了声音,走近子锡跟前近乎耳语的说出这些,子锡听得震惊至极,他明白,哥哥的口中说出这些不会没有原由。


“为官,不只是为了一家功名,还应当以福泽一方为念。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若时机不对,勉力为之,不光空有一腔抱负,恐还会祸及家人,因此,我想此事暂时放一放,以待来日。”子圭一口气说完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眼神直直地看着弟弟,想从他面上看出来些什么。


子锡书读的不多,却也从中隐约意会到哥哥的顾虑及担忧,还有话中透露出的那些不能外传的信息。


他思考了好一会儿,说道:“这些话,弟弟放在心中。无论哥哥怎么决定,我都全力支持。只是何家这边,有些为难!哥,你放心,我心中有数。”


子圭点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伸出手拍拍子锡的肩。


今日,兄弟俩把心中的话都说了个透彻,子圭原本心中存着些对于弟弟的顾虑,也尽释去了。


而子锡,暗自定下了主意,如今时局动荡之下,光想着赚钱恐怕不行,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钱越多,只会越危险!


他明白,何松总会老去,而他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力量。


唐都督的宴请,子圭最终还是没去,安排薛管家送了一份隆重、得体的大礼去,并向都督详细说明了一下不去的原由。都督人逢喜事自然也不会在这些小事上计较,反而让薛管家给子圭带来几句宽慰的话回来。


何松带着何夫人、子锡夫妇和舜裕一行人,提前两天就去到了省城,礼物选了一件名家打造的孩童手臂大小纯金如意,用紫檀木盒子装好,提前一天就送到都督府上去。


提前把礼送到府上去,人也就有提前去拜访的由头。一番回忆往昔,都督果然没有忘记当年情谊,何松很是感动。


都督当然也想起了何松独子的事,不禁唏嘘感叹了一番,借此机会子锡也得以在都督面前露了个脸。


“后生可畏啊!当下正是用人之际,这后生器宇轩昂,必定会有一番作为。哈哈哈……老何,你眼光不错。”都督说。


在何松眼里,有唐都督这句话,兴师动众的跑这一趟就不白费。


别看何松平日粗枝大叶,礼物送得虽有些俗气,却是颇有深意。唐都督戎马出身,现在又坐大一方,对当年跟随自己的弟兄从未薄待过。在这些旧部心中,都督好,他们自然也是好的,在这特殊的时局环境下,没有比“如意”二字更好的礼物了。


直到赴宴结束回到黑井,何松都沉浸在“如意”的气氛之中,一方面盘算着此次结交的关系中,对自己的生意会有极大助益;另一方面都督既然说了那些话,接下来要给子锡安排个差事,也只是时间问题。


一切,都是这样顺心如意,总之,何老爷心情不错!


回来后第一件事,便是备上厚礼,再带着杨老爷、文孺人两个帮闲的去拜访文远兴文老太爷。


何松明白,在文家无论从辈份还是族中威望来说,文老太爷说一句话,大家都是要听的。


他这么郑重其事地去拜访,自然也不是只为尊敬长辈,去喝口茶听两句教训这么简单。


文老太爷家就在镇上,主街上的一条小巷子走进去十来步,左转上几步坡,看见一方寂静小院就是。


红砂石堆砌地门口挂着一个小木牌,修长地小字写着“静庐”二字,隔着一人高的院墙伸出了几竿翠竹,这就是文老太爷的府上了。


下人进去通报过后,将来人请到了院中坐下,文老太爷走到院中,招呼何松等人在院中瓷凳上坐下,便吩咐下人去倒茶出来。


“文老太爷!自文家家宴后,别来无恙啊!”何松来到这里,居然也收起来了往常的跋扈,客套起来。


杨老爷、文孺人也跟着客气了两句。


文老太爷眯着眼睛,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轻声说道:“何老爷、杨老爷,都是稀客!屋中简陋,就招呼各位小院中落坐,请勿见怪。”


杨老爷哈着腰,点头说道:“不会不会,天气凉了,坐院中晒会儿太阳也好,哈哈……”


文孺人在一旁看着文老太爷,陪着笑脸,也搭不上话。


文老太爷却不以为然,转过去对着文孺人,训斥道:“一天天的不在读书上用心,看看你像个什么样?”


“您教训得是……”文孺人也不敢说什么,赶快站了起来垂下头听着,坐也是不敢再坐了。


杨老爷讪笑着打圆场,说道:“文家有您老在,何愁子孙后代不出息呢!嘿嘿……”


文老太爷抬了抬下巴,说道:“子孙自有造化,我一个快要入土的老头,管不了这许多了。”


说完,他看了看来的三个人,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今日何老爷光临寒舍,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