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召唤之天下归一 > 第一百八十六章:封赏问题

第一百八十六章:封赏问题

作者:一醉梦倾城 返回目录

第一百八十六章:封赏问题


“拜见大王,我王万年!”景阳殿中,众臣向邓昇行礼道,今天是荆南捷报传来之后,第一次的大朝会,这一次朝会所讨论的是对南征大军的封赏。


“诸卿免礼!”邓昇抬了抬手道。


“谢大王!”


“启禀大王,关于南征大军将校的封赏,还需大王裁定。”中书令崔浩出列道,封赏问题,杂号将军以下的,中书省和兵部可以裁定,但是杂号将军以上的,需要邓昇亲自裁定,而且还有慕容恪、李定国这些没有军职在身的,但是又有功绩的。


“不知中书省和兵部有何建议?”邓昇想了想,还是想听一听中书省和兵部是怎么一个章程的。


崔浩拱手道:“回大王,此次需要大王亲裁的将领有卫将军常遇春、杨延昭、水师将军周瑜、甘宁、威远将军岳云、横野将军王彦章、建威将军庞德、骁骑将军张飞、李定国、慕容恪、安南将军蔡茂、安西将军黄仝、军师庞统、军师姚广孝以及已故楼烦将军王策的追封。”


“启禀大王,臣弹劾卫将军常遇春,擅杀俘虏,有违天道,请大王从重处置。”这时,礼部尚书孔侑又一次跳出来弹劾常遇春了,自从常遇春杀俘的消息传了回来,孔侑是跳得最欢的,以往邓昇还能以战事未完,不宜处罚主将为由压住,但是现在还不处置的话,恐怕不合适。


邓昇皱着眉头道:“孔卿,你应该知晓,常卿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减少损失,尽快平定荆南,非但无过,反而有功,若没有常卿在作唐和临沅的作为,荆南四郡恐怕也不会这么快平定的。”


“大王所说的,臣也知晓,但是常遇春此举并没有大王明令,而且此举更是吓破了荆南人心,导致荆南人人自危,若不处置常遇春,恐荆南民心难附,还望大王明鉴!”孔侑也不是一个糊涂蛋,也知道常遇春杀俘的目的何在,但是并不代表他认同常遇春的做法。


邓昇突然有些为难了,他是真心不觉得常遇春有什么错,但是孔侑也说得对,如果自己对此不闻不问的,如何收服荆南民心呢?


此时,崔浩出列道:“大王,孔尚书此言,臣不敢苟同,常将军杀俘之时,荆南还不是我大邓之地,就是因为常将军,我军才能在短时间内轻取武陵、长沙诸城,使得我军损失减到最少,可以说,如果没有常将军在作唐、临沅的作为,恐怕我军的损失会增加许多。”


崔浩向来都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再说了,常遇春的做法没有一点错如果是他,恐怕比常遇春做得更狠,所以出来反驳孔侑。


“崔相,你这是强词夺理啊,老夫没有否认常遇春的功绩,但是如果不处置常遇春,如何安抚荆南民心。”孔侑没有因为崔浩的身份而退却,依旧坚持己见。


“孔尚书,本相如何强词夺理了?你刚才也说了,常将军杀俘一事,有利于我军平定荆南,那便是功绩,既然有功,为何要处置?”崔浩也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好了,不要再吵了。”邓昇每一次看到这些人争得面红耳赤就头疼的。


“崔卿和孔卿都说得有理,这样吧,寡人便将这一次常遇春的封赏,全部作为作唐、临沅两城,被常遇春处决的湘军将士的阵亡抚恤,如何?”邓昇免得他们再争吵,于是一锤定音道。


“大王英明!”崔浩和孔侑退下道。


邓昇继续说道:“至于其他诸将,杨延昭虽有柴桑之败,然豫章、荆南之战中,屡立战功,便将其官复原职,仍任征东将军,水师将军周瑜,两战两捷,助我军立足豫章,加封其为定江将军,位同定字位,甘宁加封横波将军、慕容恪、李定国横扫豫章,击破三万湘军,加封慕容恪为扬武将军、李定国为建武将军,张飞、王彦章、庞德、岳云,赐田亩、金银,另授六部郎中衔,黄仝、蔡茂,授六部郎中衔,至于阵亡的王策将军,追封定字位将军,兵部郎中,以伯爵之礼下葬,庞统、姚广孝授六部侍郎衔。”


“不知诸卿有何意见?”邓昇一股脑的将封赏都说了出来,然后问大臣们有没有什么意见。


“大王英明!”众臣拜道。


既然众臣都没有意见,接下来就是安排一下荆南四郡的人事了。


邓昇想了想,道:“有关荆南四郡太守之位,暂不决定,你们下去之后,认真考虑,一次下次朝会再举荐,另外派人前去荆南,询问一下常卿和杨卿的意见,他们正在荆南,说不定荆南也有人杰呢,接下来就是安排一下各地驻军的问题了。”


邓昇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荆南平定,江陵一带的驻军则意义不大了,命常遇春统帅大军坐镇荆南,麾下大将王彦章、庞德、李定国,安西将军黄仝镇守江陵,杨延昭所部返回江夏,岳云、慕容恪所部返回宛城。”


湘国已经拿下了,江陵再驻扎过多的重兵意义不大了,所以邓昇便派常遇春南下镇守,有常遇春这个荆南人口中的屠夫坐在,荆南暗地里的势力,定然不敢轻举妄动的。


散朝之后,六部尚书,除了孔侑和苏弘、工部尚书柳城之外,全都簇拥着蒋琬,想和他商量一下四郡太守的人选,这可是封疆大吏啊,只要做得好,前途无量的,看寇准和包拯就知道了,当了几年的太守,一回来,直接就尚书和御史大夫了,这样的位置,谁不想要的。


尚书省班房里,蒋琬坐在首位,下面左右分别是吏部尚书寇准、刑部尚书范仲淹、户部尚书胡惟庸这几个人基本就是蒋琬一派的中坚人物了。


这几年来,邓国政坛已经很明确的分出了几个山头,中书令崔浩是外戚一派,基本上和王室沾亲带故的都是他的人,另外还有工部尚书柳城的支持,军中也有坐镇颍川的薛仁贵的支持,现在又暂管了门下省,势力当数第一。


排名第二的就是尚书令蒋琬了,蒋琬是邓昇的潜邸从龙之臣,又执掌尚书省,六部中,户部、刑部是蒋琬一派的传统势力,而吏部,由于张宾没来得及布局,直接让寇准给拿下了,所以吏部就顺理成章的成了蒋琬的支持者了,军中也有常遇春、杨延昭这两个老友。


原本排名第三的是门下令张宾的,但是由于上庸大案,张宾被贬上庸,刚刚上任门下令,还没来得及布置就去了上庸,而原本在吏部的人都受到上庸大案的牵连,被寇准清洗了,所以目前只能派在第四,不过若是张宾好几年都不回宛城的话,说不准他的势力会不会被清洗干净了。


而取代张宾一派,成为第三派系的是苏弘一派,苏弘不同与三相,他以兵部尚书一职在朝中自成一派,他出身麒麟阁,所以很多出身麒麟阁的官员都支持他的,他又和军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与军方大佬岳飞、李秀成等是好友,又是军机处主官,同时苏弘又执掌邓国情报机构明镜。


除了这四大山头之外,还有孔侑为代表的老臣派,本来还有一个宗室派的,不过由于宗室大臣邓邕辞官归隐之后,宗室派便在朝堂失去了扛鼎之人,不过由于是宗室,其他各派都不敢对他们怎么样,而且与外戚一派也是交好。


还有一股势力,那就是御史台,这群人是一群铁头娃,无论是哪个派系的人,他们都敢怼,不过因为御史台大佬御史大夫包拯曾经受到过蒋琬提拔,所以对蒋系的人都比较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