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召唤之天下归一 > 第六百四十八章:迁都之议

第六百四十八章:迁都之议

作者:一醉梦倾城 返回目录

,召唤之天下归一


第六百四十八章:迁都之议


在关中之战进行到最后关头的时候,身处宛城王宫中的邓国皇太子邓灏却为迁都一事苦恼,并且为此请来了前尚书令,太子太傅,韩国公蒋琬前来商议,蒋琬为邓灏迁都的计划提出了两个选择,一是选择一处重镇改造,二是选择一处适宜的地方建造新城。


邓灏将蒋琬的两个建议仔细思量后说道:“如果一旦迁都,可供朝廷选择的恐怕就只有中原一地了,河北还在赵国手中,就算日后我大邓灭赵之后,河北之地赵国经营百年,根深蒂固,倘若我大邓将都城置于河北,日后定会问题不少,不妥,关中亦然,关中之地,汉秦先后盘踞,而且关中经历数次大战,民生凋零,想要恢复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


“殿下所言甚是,关中、河北虽好,但是却不是大邓当前的都城之选,中原尽管也是久经战乱,但是大邓经营了多年,已有所恢复,而且中原毗邻荆襄、江东,南方各种资源可以供应都城。”蒋琬点了点头,说道。


关中虽然沃野千里,但是久经战乱,而且秦国入关后,对关中百姓进行过血腥镇压,导致关中民生凋零,而且关中虽然毗邻荆襄,但是倘若武关等地有变,便可以隔绝关中与荆襄的联系,虽然邓国都城迁离南方,但是南方的荆襄、江东仍是邓国的大本营。


反观中原就不一样了,中原历来都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中原,南可依靠南方资源,北、西两面可掌控关中、河北,又没有脱离南方的基本盘。


“至于韩国公所提到的新都选择,中原人口密集、城池分布多,实难选出一处合适的地方建造新城,故而本宫以为还是从中原诸城中挑选一处重镇作为大邓新都之选为好。”邓瀚想了想,说道。


蒋琬说道:“如果殿下真的如此考虑那臣倒是有几个地方可供殿下选择的。”


“何处?”邓灏问道。


蒋琬领着邓灏走到舆图前,邓灏作为邓国的皇太子,宫中自然也会有舆图,而且还不是邓国的舆图,而是天下舆图。


蒋琬指着舆图的几处地方说道:“倘若要在中原建都,这几处地方当为首选,一是颍川郡治所阳翟,颍川郡乃是天下有数的大郡,尽管地域不大,但是人口众多,另外颍川郡入我大邓多年,民心归附,而且毗邻南阳郡,南方资源尽可利用起来,阳翟又是前韩旧都,城池有一定的规模,另外有宫城存在,只需稍加改造,便可作为都城之选,不必大费周章。”


邓灏仔细分析了阳翟的地形,然后摇了摇头,说道:“阳翟虽好,但是太过于靠近南方,离宛城快马不过三五日,迁都阳翟和留在宛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蒋琬闻言,笑了笑,对于邓灏不选择阳翟,蒋琬明显是早有预料,于是手指往上指了指,说道:“陈留郡治所陈留,乃是中原重镇,向来富庶,而且陈留地处平原地带,无山川河流阻隔,朝廷政令可畅通无阻的通行天下。”


“陈留地势平坦,四周无险可守,现今我大邓军力强盛倒也无碍,然花无百日红,本宫虽然很希望大邓能够长盛不衰,但是这种事又岂是本宫能够说得准呢?迁都乃是千秋大业,马虎不得,陈留不合适。”邓灏仍然摇了摇头,否定了陈留。


陈留地处平原,如果国家强大的时候,有利于政令通行天下和军队镇压四方,但是倘若国力衰弱或者是外敌入侵的时候,无险可守的都城就会成为国家最大的隐患了。


陈留不合适,那蒋琬便将目光继续往上看,然后说道:“殿下,那这几个地方如何?”蒋琬先后在荥阳、濮阳、洛阳三地指了指。


邓灏随着蒋琬手指的方向仔细分析了三地,然后点了点头,说道:“相较于阳翟、陈留而言,这三地合适多了,先说荥阳吧,荥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重镇,而且地处河南郡富庶之地,北有黄河天险,但是荥阳城池规模不足以承载一国之都之重任,需要花费比较大的力气去改造。”


“而濮阳在先秦时代便是魏国故都,秦亡后,魏国在此建都,经营两百多年,各方面都很理想,而且北有黄河天险,就是四周河网密布,一旦黄河汛期来临,容易爆发洪灾,而且濮阳与陈留相似,都无险可守,与陈留相比,濮阳就多了一个黄河天险,差别不大。”


“至于洛阳,地利位置最为理想,四周群山环绕,八关拱卫,而且西临关中,北接河北,关中、河北一旦入我大邓版图,肯定会不少的秦赵遗民作乱,定都洛阳能够很好的镇压与安抚,况且周朝曾在此建都,虽然历经千年,但是城池规模仍在,唯一不足之处就是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去改造,不过相较于荥阳,改造起来难度低了不少,而且洛阳汉秦经营百年,当地百姓对大邓的认同感可能不会太深,不过相对于濮阳、荥阳而言,洛阳最为合适。”


邓灏仔细分析了荥阳、濮阳、洛阳三地的优劣处,这让蒋琬很意外,看来邓灏在迁都一事上是下了功夫的,不然不会有如此深的见解的。


蒋琬点了点头,说道:“殿下所言甚是,其实臣也认为最为理想之地便是洛阳了,洛阳虽然久为秦汉两国经营,但是地利位置理想,而且一旦灭掉秦国之后,我大邓的目标便是盘踞河北的赵国,定都洛阳有利于调兵遣将,实为首选,不过最终能够决定的人是陛下。”


“韩国公所言甚是,既然有了选择的余地,那本宫便可以向父皇进言,迁都一事宜早不宜迟,如果等到天下安定了,再想迁都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邓灏说道。


在与蒋琬商议好迁都一事之后,邓灏便来到乾阳宫求见邓昇。


而此时的邓昇正在处理政务,内侍总管桂祥蹑步走进来,低声说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在宫外求见!”


邓昇闻言,放下了手中折子,抬起头道:“哦?太子来了?他不在尚理宫处理政务,来这里干什么?传!”


“喏!”桂祥应了一声,便出去传召邓灏。


很快,邓灏便在桂祥的引领之下走进了乾阳宫,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邓昇点了点头,说道:“起来吧,无需多礼!”


“谢父皇!”邓灏应了一声道。


“你不在尚理宫来乾阳宫可是有什么事?”邓昇问道。


“回父皇,儿臣今日前来是有一件关乎我大邓万世基业之大事要向父皇进言的。”邓灏神情严肃的说道。


“关乎我大邓的万世基业?细细说来听听!”邓昇有些奇怪了,于是让邓灏仔细说来听听。


邓灏随后递上一道折子,桂祥见状,连忙接过,呈到邓昇面前,邓昇接过折子,看完之后,神色严峻,沉声问道:“你所说的关乎大邓万世基业之要事就是迁都?”


邓灏点了点头,说道:“是的父皇,宛城虽然是大邓的龙兴之地,但是随着我大邓的壮大,疆域越发之广阔,宛城已不足以承载一国之都的重任了,另外自古以来,王朝都城选址都在北方,因此儿臣为了大邓千秋大业计,请父皇迁都!”


邓昇合上折子,然后闭着眼睛,长舒了一口气,说道:“你可知道,一旦迁都的提议一出,你将会面临什么?先不说满朝文武会如何,单单就是邓氏宗室里面反对之人便不在少数了。”


南阳郡是邓国龙兴之地,也是邓氏宗室势力最强大的地方,王室百年积累都在南阳郡,如果一旦迁都,首先受到损害的就是宗室了,他们又怎么会轻易同意呢?迁都一事,其中牵涉的利益太多太多了。


“这个儿臣自然知道,但是都城选址关乎大邓千秋大业,如今天下未定,一旦我大邓平定天下,人心思安之时,再想迁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虽千万人,吾亦往矣。”邓灏随即跪倒在地,眼神坚定的说道。


邓昇看着邓灏如此坚定的态度,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好一句虽千万人,吾亦往矣,好了,你起来吧,桂祥,你先出去,朕有话要与太子说。”


“喏!”桂祥现在也被吓懵了,他没想到邓灏今日居然是为了迁都而来的,邓国定都宛城已经快三百年了,三百年来从来没有一个人提出过迁都的,所以桂祥感到很震惊,现在邓昇让他出去,连忙应了一声,便离开了。


桂祥离开之后,邓昇亲自扶起邓灏,说道:“起来吧,迁都一事,其实朕很早以前就曾有过考虑的了。”


“父皇早就考虑过了?”邓灏很惊讶,他没想到邓昇居然早就想过迁都的事情了,而且邓昇从来没有在他面前透露过半点。


邓昇点了点头,说道:“朕自登基那一天起,心中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统寰宇,考虑的自然就是全天下了,而宛城虽好,但是却不足以承载天下之重担,一旦大邓一统天下,迁都是势在必行的了,只不过这其中牵涉的利益太多了,朕不能轻易提出,不过你也说得对,如果此时不提迁都,待到天下大定,人心思安之际,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父皇英明!”邓灏很高兴,因为邓昇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那就代表邓昇其实已经是支持自己的想法了。


“不必恭维朕,说说吧,你今日既然敢在朕的面前提出迁都,那心中想必已经有想法了,今日这里只有你我父子二人,朕是今日的大邓之主,而你是未来的大邓之主,你我父子二人肩负着大邓未来几十年的重担,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与朕说的。”邓昇说道。


“喏!”邓灏说道:“其实儿臣来之前就曾请教过韩国公,与韩国公仔细分析了天下诸郡的优劣,觉得倘若我大邓真的要迁都,荥阳、洛阳、濮阳最为理想!”


“哦?为何不考虑长安、晋阳、蓟城这些地方呢?另外,朕觉得丹阳郡的秣陵也挺不错的,秣陵北临长江,商业贸易非常发达,朕也曾派人前去勘察过。”邓昇若有所思的问道,邓灏的想法和他有些相同,也有些不同,邓昇一开始考虑得迁都之地就是洛阳、长安、蓟城这几个地方,而去秣陵纯粹也是后世人思想作祟。


邓昇来自后世,对于华夏历史上历代王朝的都城之选都仔细分析过,华夏历史上几个大一统王朝和无数政权的都城选址都各不相同,但是总的来说,最为人所青睐的就是洛阳、长安、蓟城、濮阳、秣陵这几个地方,当然,蓟城、濮阳、秣陵都只是现在的名字,在后世他们他们也有着各自不相同的名字。


蓟城,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在后世华夏历史上,一直都是中原王朝在北边的重镇,金朝、元朝、明朝、清朝这几个华夏正统王朝都以此为都城,另外还有几个割据政权都曾在此建都,就连草原王朝辽朝也曾将此地作为南京。


濮阳,也就是后世的开封,又称汴梁,是后世华夏历史上五代十国期间,梁、晋、汉、周和北宋的都城。


秣陵,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又称建邺、建康、金陵、应天、江宁等,三国东吴、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十国之南唐,明朝先后在此建都,不过除了明朝之外,在此地建都的大多都是割据政权而已。


邓灏说道:“父皇,其实长安也曾在儿臣的考虑之中的,但是关中历来为秦汉经营,我大邓在此地根基浅薄,而且关中近三十年来,久经战乱,民生凋零,作为一国都城不甚合适,至于蓟城、秣陵,儿臣从未考虑。”


“那你且说说为何不考虑蓟城、秣陵?”邓昇问道。


“父皇,先说秣陵吧,秣陵虽然河运发达,但是长江临岸城池何其之多,胜过秣陵之地不少,况且秣陵只不过是江东小城,论规模远不如宛陵、吴城,怎可承担一国之重担呢?况且秣陵地处江东,不利于大邓治理河北、关中,如果迁都秣陵,还不如留在宛城。”邓灏说道。


邓昇闻言,顿时明白了,其实这也是邓昇后世人的思想作祟,秣陵,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在这个时代只不过是一座小县城而已,而且地利位置也不算特别理想,在后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国都城,都是因为定都的政权大多都是割据江南,而明朝在统一天下之前就已经将应天作为政治中心了,而且朱元璋在统一全国之后也曾动了迁都的心思。


“那晋阳和蓟城呢?”邓昇又问道。


邓灏说道:“至于晋阳和蓟城,都有一个致命的劣势,那就是远离荆襄、江东,父皇,虽然我大邓即将一统天下,但是儿臣认为,在未来许多年里面,我大邓的根基还是在荆襄和江东,而我大邓的赋税、粮食大多出自这两地,如果迁都晋阳、蓟城,对荆襄、江东甚至于巴蜀的掌控力度会大大减弱的,另外蓟城毗邻北疆,倘若以此为都,实在是太危险了。”


邓昇对于邓灏的见解也是十分赞同的,说实话,晋阳和蓟城他说出来也只是想看看邓灏的见解而已,其实邓昇压根就没考虑过。


晋阳就不说了,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至于蓟城,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定都北京会有什么影响,看后世的明朝就清楚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虽然很有骨气,也令人十分佩服,但是明朝的税收、财政都在江南,在北京定都,明朝对江南的掌控就没有那么强了,而且定都北京之后,直面北疆,军事压力非常大,以至于明朝不得不将全国大部分精锐都放在边境,再加上北京周围从来都不是什么富饶之地,也加重的国家的负担。


至于为什么金朝、元朝、清朝都定都北京,邓昇个人以为,很大可能就是北京靠近他们的老家,如果中原有变,他们能够轻易的跑回老家,事实上,元朝就是这样的,当挡不住明军的攻势的时候,直接放弃北京,跑回漠北去了。


所以邓昇一直考虑的都城首选就只有洛阳和长安,相较于蓟城、濮阳、晋阳这几个地方,长安和洛阳的优势太大了,关中、河南郡历来都是富庶之地,而且靠近荆襄这个邓国基本盘,又能很好的掌控关中、河北,是不是最好不好说,但是对于当前的邓国来说是最合适的。


“那你觉得,洛阳、濮阳、荥阳那个地方最合适?”邓昇又问道。


邓灏回道:“回父皇,儿臣以为洛阳最为合适!”


“洛阳?”邓昇说道:“洛阳与长安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都是被秦汉多年经营,与长安并没有两样,为什么你会选择洛阳呢?”


“父皇,洛阳与长安虽然也被秦汉经营多年,但是不同的是,长安是秦汉都城,根基所在,所以彼此投入的力度大不相同,而且现如今长安一带,秦人居多,我大邓即将灭秦,日后秦人必定对我大邓有所仇视,不是短时间能够消除的,反观洛阳就不一样了,河南郡一带以汉人居多,尽管在三十年前,我大邓与汉人之间有所嫌隙,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能够记得这些仇怨之人也不多了,另外秦国灭汉,屠戮汉人,相较于我大邓,汉人更为仇视秦人,所以只需要稍加安抚,便可以安枕无忧了。”邓灏解释道。


“呵呵!”邓昇闻言,笑了笑,说道:“很好,灏儿,看来你真的成熟了,看事情也越来越全面了。”


相较于迁都一事,邓昇今日更高兴的是看到了邓灏的成熟,越来越有一国之君的风范了。


“谢父皇夸奖!”邓灏听见邓昇夸奖他,也是十分高兴。


“不过迁都一事事关重大,不是你我父子二人在这里简单说说就可以成事,还需要与朝臣商议,另外都城选址也不是你我父子二人能够一概而定的,也需要从长计议,你且先回去,待朕好生思量过后,便会召集群臣商议,到时候,你也要来,这件事是你挑起来的,到时候你要尽可能的说服一众大臣。”邓昇说道。


“喏!”邓灏闻言,神情有些苦涩了,这可不是一件好差事啊,不过邓灏也不畏惧,便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