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 第167章 定计!说服下西洋三人组!

第167章 定计!说服下西洋三人组!

作者:朕闻上古 返回目录

早朝结束。


汉王爷留下了六部九卿与内阁大臣。


他选择将细川满元带到早朝上,就是为了释放一个信号。


然而,真正做出决断之人,还是这些朝堂巨头。


朱高煦领着他们来到西暖阁,待一众巨头坐定之后,这才淡淡开口道:“倭国一事,诸位也都清楚了,说说吧,这事儿怎么处理?”


一众巨头面面相觑,开始议论纷纷。


诚然,倭国一事对大明而言,是一件好事。


既然人家都主动求到大明头上,请求宗主国派遣大明天使降临,调停他们国内的矛盾,那大明自然不应该放弃这次大好机会。


毕竟此事如果办得好,将会大大增强大明在海外诸国中的威望,更加一步确立大明宗主国的地位!


这不但符合朝廷一向施行的怀柔远人国策,而且完美契合了儒家以德服人、弃战主和的理念。


所以,一众巨头中鲜少有人反对,都在兴致盎然地探讨该派遣何人为天使,带多少人出使更加合适。


只有那么几个聪明人,静静地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


如杨士奇,从早朝开始,他便一直冷眼旁观,此刻仍在思索着汉王爷的目的。


可以确信,倭国根本就没有主动请求大明调停,这细川满元不知道被汉王用什么刑罚折磨成这副鬼样子,汉王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成了提线木偶。


那么,汉王这就是想欺瞒整个朝廷,而后插手倭国内政!


他到底想做什么?


倭国有什么东西值得他如此算计?


一时间,杨士奇百思不得其解。


朱高煦扫了一眼众人表现,注意到哈士奇的格格不入,心中顿时了然。


这老货还真是精明,一眼就看穿了自己这些小把戏。


继续拖下去,其他巨头恐怕也会反应过来。


想着,朱高煦立马喝道:“既然如此,本王这就上折子给老头子,派遣郑和王景宏二人为正副使,率船队出使倭国,调停其国内争斗,宣扬我大明国威!”


听了这话,一众巨头顿时一愣。


郑和与王景宏?


为何又是这两个太监?


宣扬国威,扬威异域,这种光宗耀祖的事情,就不能让文人去做吗?


偏偏让两个死太监抢了先,似乎还成了专业人士!


“诸位心中都清楚,郑和王景宏二人多次下西洋,途中解决了不少海外藩国内的内乱与矛盾,不但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而且彰显了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因此他二人是最佳人选。”


“尤其是郑和本人,在多次冲突事件中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与军事谋略,倭国一事对他而言只是件小事罢了。”


众人听了这话,虽然很不乐意,但是也无法反驳。


毕竟郑和三次下西洋的功绩摆在这里,顺手解决了麻喏八歇国东西二王之战,收拾了嚣张狂妄的海盗陈祖义,奉皇命树碑并建立满剌加国助其免受暹罗的侵扰,设计生擒试图谋害舟师的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


这一桩桩一件件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彰显着郑和的卓越才能。


要是换个人儒臣去,还真不一定能干得比他好,甚至有可能早就死在陈祖义的手中了。


只是可惜,这郑和是个宦官,没卵子的货。


众人这么想着,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下。


杨士奇始终一言不发,直到汉王爷宣布议事结束,这才忧心忡忡地离去。


待一众巨头走后,朱高煦立马命人唤来郑和、王景宏与吴宣三人。


三人接到消息后,当即动身赶到西暖阁。


“臣等参见汉王殿下。”


“唔……都平身吧,唤你们前来,想必你们心中也有数了。”


朱高煦笑着扶起了三人,给予了他们颇高的尊敬。


毕竟这三位可是下西洋的有功之臣,为了大明常年在海上漂泊,理应值得尊重。


方才那些巨头,听见朱高煦准备让他们出使倭国时,不少人还露出了不满之色。


朱高煦自然注意到了,只是没有提及罢了。


昔年郑和远行出海下西洋的时候,不见他们主动请求同行。


现在去一趟倭国,一个个都开始意动,巴不得自己前往!


为什么?


因为远航时间太长生活太苦,还极易生病死去!


但是去倭国可不一样,忍受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去倭国吃香的喝辣的,还能给自己捞一笔政绩,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可惜的是,汉王爷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这些个文人士大夫,无耻秉性可见一斑。


听到汉王爷的询问,郑和稍微一思索,立马反应了过来。


“汉王殿下是说,让臣等出使倭国,调停他们国内的矛盾?”


“嗯,你只是猜对了一半。”


朱高煦笑道,随即给了一旁侍立的聂兴一个眼神,后者立马走出暖阁严阵以待,严禁任何人偷听窥伺。


“本王的确想让你们去倭国,但不是为了调停他们国内的矛盾,而是为了征服整个倭国!”


“倭国根本就没有派遣使臣前来求援,这些倭国使臣不过是为了贸易而来,今日早朝上那些话,都是本王教细川满元说的。”


此话一出,郑和三人吓得面色惨白,难以置信地看着汉王爷!


倭国根本没有求援!


这一切都是汉王爷的计策!


这可是欺骗整个大明朝廷啊!


汉王爷究竟想做什么?


征服倭国,那有什么意义?


郑和强忍住心头的恐惧,硬着头皮劝谏道:“汉王殿下,倭国远在海外土地贫瘠,又与我大明隔着茫茫大海,即便我大明打下了倭国,那也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更何况这倭国是一块飞地,土著倭人对我大明毫无归属感,反叛只怕此起彼伏,到时候我大明反倒是会因此受到牵制,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偿失啊殿下!”


这番话语,算是苦口婆心的规劝了。


朱高煦听后点了点头,为郑和的军事眼光点赞。


“其一,倭国土地贫瘠,但是矿产丰富,一座石见银矿每年就有数万万两白银产量,而且这还只是一座银矿,还有许多金矿、铁矿、盐矿,单论这些矿产而言,我大明会得不偿失吗?”


听到这话,三人眼睛瞬间瞪得滚圆!


每年数万万量白银产量,这是什么概念?


一时间,他们三人脑海中,全是白花花的纹银在飞舞。


“其二,倭国的确是一块飞地,但是我大明不需要在那里布政,只需要在倭国不断攫取财富、攫取资源、甚至攫取人口,将其所有资源攫取干净后,再丢弃便是!”


三人:“!!!”


攫取!


不断攫取!


直至将倭国攫取一空!


然后……直接将这块飞地丢弃!


这已经不能用心狠手辣来形容了,这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