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43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抢女婿

第143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抢女婿

作者:见月明 返回目录

看着越来越大的应天城,船上响起欢呼声。


离家这么久,终于回来了。


白英还是第一次见到应天,也是心潮澎湃。


但也有些紧张。


即将面对皇帝,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感慨最大的还是朱标。


去年三月因为宝钞新政离京,再回来又是三月,不多不少正好一年。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开这么久。


之前还不觉得如何,离京越近感触反而越深。


此情此景,他想赋诗一首。


只是情绪刚刚酝酿一半,就听陈景恪高兴的道:


“殿下快看,太孙带着群臣在码头迎接您呢。”


被打断雅兴,朱标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知道了,我早就看到了。”


陈景恪觉得莫名其妙,太子这是吃错药了?


算了,谁让他是太子呢,爱咋咋滴吧。


船很快靠岸,等停稳后朱标率先下船,陈景恪紧随其后。


朱雄英带领群臣上前迎接:


“孩儿参见父亲,恭迎父亲归来。”


见到自家儿子,朱标很是开心,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免礼。一年没见,又长高不少……”


之后他就去和其他大臣寒暄,朱雄英则自动落在后面。


陈景恪悄悄跟上来,用肩膀撞了他一下:


“几个月不见,我给你打招呼都不理我了。”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


“咋滴,要我当着这么多人面,来个喜极而泣吗?”


陈景恪一脸正经的样子道:“见到阔别已久的伴读,太孙泪洒当场,倒也不是不行。”


朱雄英讥笑道:“你再晚回来几天,我的伴读就要换人了。”


陈景恪愣了一下,说道:“咋?有人想抢我的位置?”


朱雄英乐了:“一直都有人想抢,你不会才知道吧。”


陈景恪狐疑的道:“这次是谁?总不会是伱那个纨绔舅舅吧?”


朱雄英顿了一下,没好气的道:“你舅舅才是纨绔,你全家都是纨绔……”


“是那群读书人,他们想让叶云流取代你的位置。”


陈景恪皱眉道:“叶云流?叶先生什么意见?”


朱雄英耸了耸肩:“还能是什么意见,装糊涂然后顺水推舟呗。”


陈景恪左右看了看,在人群里看到了叶云流。


他应该一直注意着这里,见陈景恪看向他,连忙将头转开,一副尴尬的样子。


“果然,利益面前无父子啊,更何况是区区救命之恩。”


朱雄英问道:“你不生气吗?”


陈景恪笑道:“生气倒不至于,难免心里有点堵,随他们去吧。”


“我很喜欢看他们对我不爽,又拿我无可奈何的样子。”


朱雄英见他确实没放在心上,也松了口气。


他还是很怕陈景恪误会的。


陈景恪对外的身份就是郎中,私底下还有个算学高手的头衔。


可不论是郎中还是算学高手,当了太孙伴读,读书人心里就很难受。


早就想将他换下来了。


尤其是上次太孙坠马,读书人可是找到了机会。


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攻击陈景恪,而是说太孙身为国之储君,不应该舞刀弄枪,容易伤着。


作为储君应该多读圣贤书,将来垂拱而治,这才是明君之道。


尤其是陈景恪离京去了长安,他们就以为机会来了。


既然陈伴读不在,就先临时找一个吧。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目的,什么叫临时?


临着临着就成事实了。


而且他们很聪明,这次推举了叶兑的重孙叶云流。


叶兑是大本堂的先生,太孙的老师。


叶云流也在大本堂读书,和太孙相熟。


推举他,成功的概率更高。


至于叶兑和叶云流,不支持也不反对,你们推举我就上,你们不推举就算。


其实这种态度就是默认想抢这个位置。


只是碍于救命之恩,不好意思开口。


毕竟叶兑都来大本堂教书了,要说不想给自己重孙谋个更好的起点,那是骗人的。


可惜,纵使他们万般算计,都想不到陈景恪在老朱心目中的真正地位。


任凭他们怎么说,朱元璋就是不松口。


去求马皇后,要么是打太极,要么就说去问陛下。


努力几个月,碰了一头包,都毫无所获。


不过这些人并没有放弃,在他们看来,朱元璋是怕陈景恪不肯用心给太子治疗,才不愿意换伴读。


等太子身体调理好了,再想办法也不迟。


不过陈景恪并不在意,只要他想,没人能动他太孙伴读的身份。


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一路回到京城,白英被安排临时住下,陈景恪随朱标进入皇宫去见朱元璋。


进入乾清宫,却意外的发现,朱元璋身边站着一位十四五岁的秀丽少女。


福清公主?


她怎么会在这?


陈景恪心下疑惑不已。


在宫里一年多,朱元璋的嫔妃和子女他全都认识。


这个少女就是老朱的第八女福清公主,深得老朱疼爱。


平时出现在老朱身边的频率,是一众公主里最高的,甚至超过了部分皇子。


只是今天是太子外出归来,有很多工作需要汇报。


没想到,这么重大的场合,她竟然也能出现。


要知道老朱培养女儿的态度,和培养儿子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对待儿子,那恨不得是文武全才。


培养女儿,都是往贤妻良母方面来的。


更是从不许女儿参与朝政。


福清公主出现在这里,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


不过这都是皇家的事情,不管老朱是怎么想的,都和他一个外臣无关。


所以只是瞅了一眼就懒得思考了。


反倒是朱标,看到自己八妹出现在这里,就什么都懂了。


心中不禁叹了口气,还是慢了一步了。


他本就有和陈景恪联姻的打算,一开始心中的人选也是八妹福清公主。


只是老朱顾虑重重,就暂时熄了这个想法。


后来去太原见到朱棡,在他的提醒下,决定用自己的嫡长女联姻。


本来已经计划好,回京就和父母商量一下。


谁知道,老朱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将他所有的计划全都破坏了。


面对这种情况,他能怎么办?


总不能大喝一声,老朱你竟然和我抢女婿,太不讲武德了吧?


所以只能将这个念头彻底掐灭。


不过八妹本来就是他中意的人选,倒也乐见其成。


年龄相仿,都很聪明,多才多艺。


虽然陈景恪的才华要高那么亿丢丢,但自家妹子的样貌也是一等一的好啊。


郎才女貌吗,两人简直天作之合。


陈景恪还不知道这些,行过礼之后就站在一旁等待问话。


朱元璋朝福清公主使了个眼色,怎么样?


福清公主俏脸微红,转过头不去看他。


“咳。”朱标干咳一声,提醒老朱这还站着俩大活人呢,有啥事儿能不能过后再说?


“爹,这是我带回的陕西和洛阳资料,请您过目。”


朱元璋直接将材料仍在桌子上,说道:“该知道的早就在信里说过了,还有什么可看的。”


随即他就正色的道:“你确定要将新都放在洛阳了?”


一旁的朱雄英惊讶不已。


啥,新都?这么快就确定了?


你们不再商量商量?


而且,为啥没人问我的意见啊,我可是堂堂太孙呐。


福清公主也同样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新都?


是新建一座陪都,还是准备迁都?


眼睛‘不经意’扫过陈景恪,见他表情不变,就知道此事他早就知道了。


这么大的事情,他都能提前知道。


果然如爹爹所言,他很受大家的重视啊。


朱标颔首道:“孩儿以为,洛阳是当前最为合适的地方。”


他拿出了一张硕大的地图,上面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许多线条。


“将新都放在此处……四面山脉就是最好的防线……”


“交通方面,黄河回归故道,开挖广通渠……可勾连东西。”


“恢复隋唐运河,可连通南北……”


这正是之前他和陈景恪商量的计划,在信里也和朱元璋商讨过。


但当面说,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也可以解释的更加详细。


朱元璋不禁连连点头,如果这个计划能实现,那大明未来的潜力将会更大。


朱雄英和福清公主,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规划图,都不禁感到震惊。


迁都,黄河改道,恢复隋唐运河,哪一件都是举世瞩目的大事。


而现在,一个计划竟然能涵盖这一切,实在太宏伟了。


福清公主敬佩的道:“殿下,这个计划是您做的?太宏伟了。”


朱标打趣的道:“一年没见就生疏了?喊什么殿下,叫大哥。”


福清公主惊喜不已,连忙行了个万福礼:


“大哥。”


要知道宫里的公主,和年龄稍小的皇子,从小就喊朱标殿下的,她也不例外。


没想到今日竟然被要求喊大哥,这份殊荣如何不让她惊喜。


但一个疑惑也随之而来,为何大哥会突然对自己亲近了?


莫非是因为他?


她眼角余光看了一下陈景恪。


又连忙摇头。


怎么可能,他何德何能,能让太子如此礼遇。


况且,他们两个还没成呢。


哪知朱标下一句话,就让她再次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不,其实这计划是景恪做的,我只是总结了一下而已。”


“啊这……怎么可能。”福清公主不敢置信的道。


朱元璋笑道:“嘿嘿,景恪的本事大着呢,以后你就知道了。”


而朱雄英则是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


我就说吗,父亲哪有这么深远的目光,肯定是景恪做的规划。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陈景恪有些莫名其妙,今天老朱父子俩这是咋了?


加入夸夸群了吗?


“谢陛下、殿下夸赞,我也不过是偶有所得罢了。”


朱标笑道:“过度谦虚就是虚伪了哦……景恪的计划可不只是这些。”


“他还计划,黄河改道完成之后,对淮水水系进行梳理……”


“然后将北平打造成重镇,作为北方战略的支撑点……”


他将更长远的规划全部道出。


这些计划有的朱元璋都不知道,此时听闻,也不禁感到震惊。


但更多的是振奋。


因为他看到了前路,一条清晰且可行的前路。


不要觉得就是几句话,谁不会说啊。


以朱元璋的能力,会想不到这些?


然而还有句话,叫当局者迷。


我们觉得简单,是因为我们站在历史高度。


处在那个时代的人,是迷茫的。


他们只能从前人那里寻找答案,然后一步步摸索着来。


朱元璋就是如此。


没有人能告诉他,这么做是否可行。


再加上比较多疑的性格,使得他不愿意信任别人。


就只能硬着头皮,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直到陈景恪出现,才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尤其是经济之道,到现在他都依然稀里糊涂的。


这份迁都计划,也同样如此。


他根本就没想过,一个迁都计划竟然能牵扯到如此多的东西。


在他想来,就是找个合适的地方,重新修建一座都城而已。


可是在陈景恪手里,却变成了涉及整个国家的布局。


借助洛阳都城地位,恢复北方元气,平衡南北方差距,减少两地矛盾。


这里面每一样都出乎他的意料。


如果不是朱标一点一点给他讲解,他都以为陈景恪在胡说八道。


这让他不得不再次感慨,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不过让他欣慰的事,自己儿子和孙子懂。


所以这一次选都,他彻底交给了朱标。


他自己,则躲在幕后为朱标查漏补缺。


朱标也没有让他失望,做的非常优秀,比他想的还要优秀。


这让他老怀大慰。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陈景恪的新都计划,远不止之前说的那些。


竟然还包括了北平,通过这一处地方,布了一个弥天大局。


有些东西他虽然不懂,却也知道,这个计划可行性非常高。


或者可以直接说,这就是大明未来十年规划。


一旦完成,大明的实力将会攀上数个台阶。


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


朱雄英兴奋不已,果然不愧是景恪,就是厉害啊。


福清公主已经震惊到有些麻木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真的只有十五岁?


不过很快她就清醒过来,看着那张地图,提出了一个疑问:


“如此多的大工程,需要征用多少民夫啊。”


“会不会引起民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