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27章 提防瓦剌

第327章 提防瓦剌

作者:见月明 返回目录

陈景恪拿过初稿大致翻了一下,对于黄泉世界的描写确实很美好,充满想象力。


即便他这个穿越者,都无法做到更好。


但……他摇摇头说道:


“关于黄泉世界的描写很精彩,也很瑰丽,但本末倒置了。”


福清疑惑的道:“怎么了?”


陈景恪放下书稿,认真的道:“吸引读者的不是多姿多彩的背景世界,而是故事本身。”


“黄泉世界只是载体,故事的核心是成长,是亲情。”


福清依然一脸懵懂,在她的故事里,少年也成长了啊,也有亲情啊。


陈景恪解释道:“少年的成长缺少层次感。”


“他一开始调皮捣蛋狗嫌猫厌,刚进入黄泉界应该四处惹事。”


“这里还要写出一种反差,少年在人间的时候惹事,会被长辈批评。”


“他本以为,这次也会被落魄小兵等人批评,哪知道并没有。”


“那些朋友非但没批评他,反而陪着他一起捣乱。”


“这让少年如鱼得水,以为找到了人生知己,乐不思蜀,再也不想回到人间界。”


“这是第一个阶段,懵懂。”


“但很快少年就发现,这群朋友比他还能折腾,四处招惹是非,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而且这群朋友似乎缺根筋一般,被追杀也嘻嘻哈哈一点都不怕。”


“这让他很不解,也很苦恼,只能拼尽全力去救大家。”


“在逃命的过程中,他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福清提出质疑:“黄泉界的人除非被遗忘,否则不死不灭,哪来的杀身之祸?”


陈景恪说道:“少年并不知道他们不死,懂吗?惹祸被追杀,在少年看来就真的会死。”


福清恍然大悟,她习惯性的上帝视角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在一次次危险边缘,少年骨子里的善良被激活。”


“他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的同伴,慢慢的开始劝说阻止同伴恶作剧。”


“这是第二阶段,觉醒。”


“然后就是大转折,他们去参加白起和韩信的军演,少年发现了不死不灭的事情。”


“他很生气,认为大家欺骗了他,要和大家分道扬镳。”


“那群朋友自然不愿意,就一直跟着他。”


“少年就故意惹是生非,为大家带来麻烦。”


“这时候剧情反转,轮到那群朋友反过来保护他。”


“但是这样的剧情不要写的太长,三五个小剧情就可以结束了,太长会让读者反感。”


“在经历过几次冒险之后,少年内心原谅了这群朋友。”


“但好面子的他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还在使着小性子。”


“这是第三个阶段,原谅。”


“然后就进入最后一個阶段。”


“少年还在扭扭捏捏的时候,第一个朋友化光消失。”


“直到此时他才知道,这群朋友都是被遗忘者,即将消散。”


“这群朋友向少年道歉,并祈求他的原谅。”


“他们最开始不告诉少年真相,是想在临走前,感受一下他人发自内心的关心。”


“少年泪流满面原谅了他们,朋友们一个个在他面前消散。”


“他们都是笑着离开的……”


“落魄小兵最后离开,少年彻底完成了成长。”


“你要将这种层次感写出来,将少年的成长曲线描写的更加清晰,如此才是一个好故事。”


福清犹如醍醐灌顶,说道:


“原来如此,我将重点放在黄泉世界的描绘之上……难怪我总觉得有些怪异。”


“我马上去修改……晚膳我已经吩咐下人准备好了,你去用吧,不用等我了。”


说完就拿着书稿急匆匆离开了。


陈景恪心下莞尔,同时也由衷的为她感到开心。


在这个时代女人想找到自己的事业太难了,她找到了并为之努力,是一件幸事。


——


时间流逝,很快上元节过去。


朱棡、朱棣等人也纷纷离开京城,前往自己的辖区坐镇。


每一位亲王离开,陈景恪都要陪着朱雄英去送行。


对于朱棣、朱柏他们,他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是和朱棡多聊了几句。


“最多百年寒冷期就要到来,届时西北会进入干旱少雨时期。”


“为了应对这个局面,河套和陕北正趁最后的温暖期恢复植被。”


“河西走廊经过无节制的放牧垦荒,土地荒漠化也非常严重。”


“晋王在开发河西时,需要留意这方面的问题。”


朱棡眉头微皱,不是嫌事儿多,而是这方面他实在不擅长:


“此事我不懂,你派人去给我做个计划书吧,我命人按照计划执行。”


陈景恪很是无奈,这一家子都学会当甩手掌柜了:


“好,正好白侍郎要去陕北,我让他顺路去一趟河西吧。”


白侍郎就是白英,因为治水的功绩,再加上后来整理历代治水得失,接连升迁。


现在已经是工部右侍郎了,不过主要负责的依然是水利方面。


这件事情说完,陈景恪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晋王需小心瓦剌部,暂时不需要对他们用兵,但必须将他们的情况摸清楚。”


朱棡想了想,说道:“瓦剌?这个部落似乎并不太强啊,且和北元若即若离。”


现在确实不强,可未来就不好说了啊。


上辈子可是给大明好好上了一课,并且创造了土木堡战神、叫门天子等名梗。


若非于谦力挽狂澜……


但勋贵集团精锐全失,也导致文官集团一家独大,为后续的各种隐患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瓦剌改变了大明,也改变了华夏的历史走向。


算了,不说了,血压开始升高了。


陈景恪将这些杂乱情绪驱逐,说道:


“瓦剌现在虽弱,然拥有独立的部族和草场,只名义上遵从北元。”


“随着大明的接连打击,北元势力将逐渐瓦解,大批牧民会投奔瓦剌。”


“此消彼长之下,瓦剌的势力会逐渐增强,甚至有可能取代北元成为漠北之主。”


“当年大唐击败颉利可汗,不就让薛延陀捡了个便宜?”


“幸好唐太宗宝刀未老,在晚年将这个隐患给解决了。”


“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消灭薛延陀也让大唐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此乃前车之鉴,我们不可不防。”


“现在漠北最有可能取代北元的就是瓦剌,我们绝不可坐视其发展壮大。”


朱棡若有所思的道:“有道理,我会派人盯着他们的。”


说到这里,他忽然笑道:“我正愁接下来几年无仗可打,正好拿瓦剌练练手。”


陈景恪竖起大拇指,说道:“有你出手,瓦剌不过小事尔。”


朱棣在北平那边打北元,朱棡在河西这边打瓦剌。


兄弟俩轮流出兵,必定能将蒙元伺候的不要不要的。


拖延了这么多年的水泥堡垒政策,也可以施行了。


届时三管齐下,永除草原之患不远矣。


瓦剌这辈子,是没机会再崛起了。


送走几位亲王,陈景恪的生活反而恢复了平静。


计划已经做好,执行交给了李善长等人,他只需要给大家上上课就可以了。


剩下大把时间去搞自己的研究。


最近几天他一直在研究阿扎萨的游记。


还别说,一个外人从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大明,确实能看出不少问题。


也带给陈景恪不少灵感。


这让他对阿扎萨更有好感,对未来的合作也多了几分信心。


他当然不会因为这几分好感,就做原则性让步。


但合作对象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至少目前来看,这个阿扎萨除了缺了点野心,别的方面其实都还可以。


在自己研究过之后,他又把那本游历交给了朱标等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一听域外之人的看法,对我们的变革或许会有启发。”


朱标等人听说这游记的来历,也很感兴趣。


一开始也只是好奇,并不认为番邦异教徒,能写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看过之后才知道,自己太小觑对方了。


李善长惊异的道:“没想到,这番邦蛮夷竟也有如此见识。”


陈景恪说道:“韩国公不可小觑外界啊,能传承到现在的族群,都有其长处。”


“这阿扎萨乃波斯人,其祖上……”


他就趁机将波斯帝国的历史大致讲了一遍,并着重讲了他们的现状。


“数百年来,他们一直担任官僚和宗教学者,拥有着丰富的行政经验。”


“而且他们经历过不同的统治者,也管理过各种各样的族群。”


“在处理各部族关系方面,经验最是丰富。”


“他们的很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于他的这番话,就连向来自视甚高的李善长都表示了认同,那几个儒家出身的官员却表现的很不以为然。


他们承认陈景恪能力出众,可一群蛮夷有什么值得吹嘘的?


陈景恪将一切看在眼里,不禁暗暗摇头。


儒家作为一门学说,在宋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可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纲领,却在宋朝走向了末路。


必须要改。


不将它改了,不论自己弄出多少变革,拿出多少黑科技,最终都会走向没落。


没有伟大思想武装,再强大的科技都只是沙滩上的楼阁,随时可能坍塌。


如此二十余天眨眼过去,这天下班回到家门口,陈景恪再次看到了阿扎萨的身影。


此时他满脸胡须,衣服脏的看不出底色,身上散发出恶臭,整个人都瘦了好几圈。


但充血的眼睛里,却充满了坚毅和疯狂。


看到他这副模样,陈景恪笑了。


丝毫没有嫌弃,亲自将他迎到家中:


“我的朋友,让我猜猜,你一定带来了好消息。”


阿扎萨用沙哑的声音说道:“您说的对,波斯人想要复兴需要一个领袖。”


“在没有更伟大的领袖出现之前,就有我来暂代这个位置。”


陈景恪大笑道:“哈哈,恭喜你,我的朋友,你终于觉醒了。”


阿扎萨没有笑,沉声道:“我需要您的帮助。”


陈景恪毫不犹豫的道:“可以,但你要先告诉我,伱准备怎么做。”


阿扎萨说道:“先回到家族,取得家族的控制权……”


“若大明肯帮助我,我有十分把握可以成功。”


陈景恪问道:“如何帮你?”


阿扎萨说道:“经商,大明授予我某些商品的独家售卖权。”


“有了它我不但可以夺取家族控制权,还能取得更多家族的支持。”


陈景恪颔首道:“可以,我可以授予你阿塞拜疆独家售卖权。”


阿扎萨脸上终于浮现出了喜悦的表情,说道:


“感谢您的支持。”


然后他就说起了下一步计划:


“控制家族之后,我会进而控制萨菲教团,以宗教的名义将波斯人组织起来。”


“然后再以保护信仰为由组建武装……等待时机取代白羊国。”


“不知这个计划,您以为是否可行?”


陈景恪微微颔首,说道:“确实较为可行,但你忽略了一个问题。”


阿扎萨虚心求教道:“请您指点。”


陈景恪说道:“萨菲教团对外的名义是宗教组织,波斯人可以加入,阿塞拜疆人也可以加入,土克曼人也能加入……”


“谁都能加入,很快就会变得鱼龙混杂,到时候你还如何用它来复国?”


“而且,你们的上面还有更强大的宗教领袖,如果他们给你们下达命令,你们是听还是不听?”


阿扎萨被说的面如土色:“是我考虑不周……”


“尊敬的陈伴读,您是世间少有的智者,一定有办法教我的对吗。”


陈景恪起身背负双手来回走动,在阿扎萨期盼的目光下,缓缓说道:


“办法有一个,但这条路会很难走,就看你敢不敢去做了。”


阿扎萨面容严肃的道:“只要能让波斯复国,再大的困难我都不怕。”


陈景恪这才说道:“好,那我就告诉你一个办法,成为少数派。”


阿扎萨疑惑的道:“成为少数派?”


陈景恪解释道:“伊教内部分为无数派系,很多派系之间甚至水火不容。”


“你选择一个人数非常少的派系加入,然后以这个派系的名义聚拢族人。”


“因为信仰它的人特别少,也就不用担心有太多人加入。”


“如此,它就变相的成为了你们波斯人独有的教派。”


“到时候你还可以吸收波斯人自己的文化,对这个教派的教义进行改革。”


“使其真正变成独属于你们波斯人的教派。”


“但是这么做会让你们自绝于其他教派,很可能还会遭到其他教派的集体针对。”


阿扎萨眼睛却越来越明亮,听到最后他激动的道:


“我们不怕,只要波斯能复国,我们波斯人不惧怕任何敌人。”


说到这里,他敬佩的道:


“您真是世界上最具有智慧的人,能认识您是我最大的荣幸。”


陈景恪并不理会他的吹捧,微微笑道:


“华夏有句话叫丑话说在前面,想要获得大明的支持,可没有那么简单。”


“不知道你准备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本章完)